“文旅热”燃动 你出发了吗?

□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 杨湛菲 徐壮

一锅麻辣烫,引八方游客竞相品尝;一场“奔县游”,与久违的“松弛感”美好邂逅;“China Travel”成流量密码,文博游、演出游炙手可热……

“文旅热”燃动2024。人们享受旅途带来的“情绪价值”,“体验感”和“文化味儿”越来越成为开启一场旅行的关键词。

“出圈”的“尔滨”们接住“泼天流量”

2024年走向尾声,回望这一年,不少人发觉,曾经熟悉的家乡变得陌生起来,以一种崭新面貌进入大家的视野——

中央大街“遛”企鹅,索菲亚大教堂前有了“人造月亮”,地下通道楼梯铺上地毯……甫一开年,哈尔滨旅游全网爆火,“尔滨”花样宠客成为热议话题。

随后,“泼天富贵”泼向一碗麻辣烫——人们辗转多趟列车、不远千里专程打卡甘肃天水,只为一尝这道网红美食。开设麻辣烫公交专线、延长景区开放时间等举措随之跟上,迎接这波汹涌的流量。

新需求催生新供给,进而再度激发新需求。这一年,无论是人们熟悉的哈尔滨,还是过去不为人知的小城美食;无论是观光景区,还是新兴项目,人们对文旅产品的需求越发多元,对旅行体验有更丰富的期待。

假期博物馆约不上?各大场馆景区纷纷延长开放时间、取消闭馆日、改进票务系统;餐馆吃饭排队太久?热门目的地无处停车?政府食堂、停车场假期向游客敞开大门……走心的旅游服务,带来的是目的地与游客的“双向奔赴”。

“如今,各地旅游主管部门、政府领导越来越意识到,要想游客买单,就要展现出足够的诚意,让游客开心地游览、舒心地体验、安心地消费。”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首都文化和旅游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厉新建说。

“好City”的中国让“老外”流连忘返

240小时、60口岸、24省份!

不久前,国家移民管理局发布公告,全面放宽优化过境免签政策,将过境免签外国人在境内停留时间由原72小时和144小时均延长为240小时(10天),同时新增21个口岸为过境免签人员入出境口岸,并进一步扩大停留活动区域。

“这简直太酷了,可以有更多时间在中国游玩,领略中国美景和东方文化。”刚结束香港旅行的美国游客泰勒决定再去江西景德镇玩玩,“一直对中国的瓷器很感兴趣”。

2024年以来,在不断扩大的免签政策支持下,更多外国人开启“中国游”,“China Travel”成为海外社交平台上的热词。真实立体、多姿多彩的中国令外国网友直呼“看到了一个西方媒体永远不会展现的中国”。

据统计,2024年1月至11月,全国各口岸入境外国人2921.8万人次,同比增长86.2%;其中通过免签入境1744.6万人次,同比增长123.3%。

中国旅游研究院2024年发布的《中国入境旅游高质量发展报告》分析,入境旅游市场呈现4个特征:散客化趋势愈加凸显;入境游客体验内容更有深度、更加生活化;更多入境游客进入相对小众的目的地;国际游客旅游决策更多受到社交媒体的影响。

“发展入境旅游对推动我国旅游业高质量发展、释放旅游消费潜力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能更好促进经济发展、展示中国形象、增进文明互鉴。”文化和旅游部产业发展司副司长马力表示,将持续增加多层次、高品质的入境旅游产品供给,推动入境旅游高质量发展。

“小而美”旅行激发市场新活力

2024年,“诗和远方”不再遥不可及。“奔县游”“微度假”成为不少人的出行关键词。

“95后”程序员小徐毕业后来到深圳工作,周末县域游成为他的休闲方式。“路上花费时间短、方便到达,而且人少玩得好。”这是附近小城市吸引他的原因。一年里,他已“打卡”深圳周边高铁3小时以内可达的多座小城。

OTA平台数据显示,2024年国庆假期县域旅游日均订单同比增长40%,近百个县城酒店预订热度同比上涨超过50%,广西阳朔、广东南澳、福建平潭等县域民宿热度高。

浙江省缙云县以“青山为基,绿水为脉”,精心打造长达700多公里的各类绿道;安徽省太湖县推进旅体融合、文旅融合,通过举办房车赛、门球赛、马拉松赛、游泳赛等,让游客在运动中亲近自然。

“县域旅游要加快融合发展。”四川大学旅游学院教授程励建议,深度挖掘县域文化资源,充分发挥县域旅游资源特色,打造体现特色和差异的县域旅游项目。同时,要加快完善基础设施,改善住宿、餐饮条件,提升接待能力,让越来越多游客愿意在县域乡村慢下脚步沉下心。

旅程中的“文化味儿”拉满“情绪价值”

2024年“出圈”的景区中,山西隰县小西天景区曾经“名不见经传”。

在传统文化景区兴起的热潮中,小西天景区凭借其独特性、完好性、艺术性“异军突起”。游客纷纷踏上赴隰之路,在小西天佛国天宫中感受悬塑之绝、建筑之奇、楹联之美、经书之丰。国庆假期,这里一天客流量最高达1万人次以上;假期后,游客量有所回落,但较同期仍是成倍增长。

为一座建筑前往一个县城,为一场演唱会奔赴一座城市,为一部电视剧策划一场旅行……2024年,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的趋势下,人们更加看重旅行给予的“情绪价值”,追求“文化味儿”更浓的旅程。

在专家看来,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最终是为了实现“让旅游成为人们感悟中华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的过程”,“让人们在领略自然之美中感悟文化之美、陶冶心灵之美”。

“当前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仍存在融合层次不深、融合水平不高、融合效益不强的问题。”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表示,要进一步创新旅游新场景和文化表达方式,让大家有得游、游得起、游得开心、玩得放心。

新华社北京12月30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