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雪敏
文化是一个民族得以亘古至今、生生不息的精神命脉。习近平文化思想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篇,其内涵丰富多元、逻辑系统科学、价值意蕴深刻,必须深刻理解、正确把握其生成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现实逻辑以及意蕴丰厚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最终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汲取强大文化力量、凝聚深厚精神合力。
源自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思想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学习马克思,就要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关于文化建设的思想。”习近平文化思想与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一脉相承,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构成了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理论基石。
人是文化的创造者,文化是人的本质在实践上的表达。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就是从现实的人出发,强调了人类文化发展的多样性,阐明了文化的意识形态性与阶级性,同时也强调要牢牢掌握文化领导权,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文化形态。由此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确证了它是以经济发展为实践基础、以社会历史的不断演进为发展阶段,不仅展示了文化对历史进步的能动性,也深刻总结了文化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总体趋势。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以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为理论基础,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守正创新,推进实践创新与理论创新的良性互动。习近平文化思想就是在不断继承和发展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充分吸收和借鉴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中国化时代化。
熔铸于文化建设的赓续传承
党的百余年奋斗凝结着我国文化奋进的历史,熔铸于中国共产党文化建设的赓续传承。习近平文化思想正是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接力探索基础上孕育生成的。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是中国共产党文化建设的探索阶段。这一时期中华民族处于内忧外患的境地,以李大钊、瞿秋白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辩证地将中华传统文化的优秀成分融入马克思主义。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提出了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新民主主义文化纲领,为新中国成立后开展文化建设提供了重要思想借鉴。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是中国共产党文化建设的发展阶段,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作为党发展科学文化、繁荣文学艺术的指导方针,极大激发了传统文化的创造发展活力。同时也提出既要批判继承中国文化遗产,也要学习借鉴“一切民族、一切国家的长处”,实现新民主主义文化向社会主义文化的历史转变。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是中国共产党文化建设的繁荣阶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我们党将物质文明同精神文明统一起来,聚焦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以更高的自觉性、主动性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可以说,正是在这激荡的时代,宏阔的历史长河中,习近平文化思想在把握文化发展规律、明晰文化历史趋势的背景下积累宝贵的历史经验,孕育了博大精深的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理论体系。这不仅是习近平文化思想形成的重要历史依据,同时也是赓续传承中国共产党文化建设的思想智慧。
升华于新时代文化建设实践
习近平文化思想遵循文化发展的一般规律,深深扎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实土壤,是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也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对文化建设的认识达到新的历史高度。
一方面在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背景下,明确坚持党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领导,这是我们的优良传统、成功经验、突出优势。回顾党的百余年奋斗史,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之所以取得长足进步、发挥重要作用,最根本的就在于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另一方面在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的时代要求下,坚定文化自信,树立从容自信的文化心态,养成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善于继承、勇于创新,是担负起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的重要支撑。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文化建设,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文化建设提升到一个新的战略高度,在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基础上增加了文化自信。坚定文化自信,为开创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新局面提供强大精神力量,又通过创造新时代十年历史性成就、历史性变革,使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文化自信更加坚定,为我们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奠定了坚实基础。
【作者单位:中共黑龙江省委党校(黑龙江省行政学院),本文系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