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荒集团 示范田里有妙招

梧桐河农场大豆大垄密植播种现场(资料片)。安雪亮摄

八五六农场大豆喜获丰收(资料片)。王金彬摄

浓江农场智能化田间设备(资料片)。朱德龙摄

□沈哲 本报记者 姜斌 刘畅

从三江平原到松嫩平原,从小兴安岭脚下到完达山南麓,2024年,北大荒集团各地凯歌高奏、捷报频传,不负众望实现了粮食生产“二十一连丰”。

究其根本,在于北大荒集团坚持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优化良种、良田、良机、良法、良制“五良”融合发展模式,以“北大荒标准”推进现代化大农业建设,不断推出务实举措,示范田、攻关田、高产田里巧招、妙招、高招不断,在黑土地上书写着让“中国饭碗”装满“中国粮食”的奋斗故事。

标准提升促高产 施用良法高出一筹

要想农作物大面积提升单产,良法是关键。北大荒集团把因地制宜运用良法作为粮食生产的强劲引擎。“低温多雨不要怕,大豆苗齐后立即进行第一次铲耥,深耥浅培土,不偏墒、不压苗……”在2024年6月初八五六农场的大豆高产创建现场会上,农业生产部部长曹宇分享着田间管理的实用技巧。

2024年大豆高产创建工作是八五六农场的“拳头”行动,在大豆单产提升核心攻关田里,由高级农艺师、农业技术员、科技示范户组成的大豆高产大比武小组忙得不亦乐乎,大豆高产栽培技术规程成了大家口中最常提到的词,选种、包衣、大垄密栽培、滴流、分层施肥、中耕除草……按照大豆种植操作流程一丝不苟地完成。

秋收一测产,农场大豆单产提升核心攻关区亩产达到613斤,产量成了最好的“广告牌”。为破解种植密度提升、百粒重增加、机收减损等增产瓶颈,农场总结出一密、一滴、一控、一喷、一收的“五个一”高产技术模式,向全域示范推广合理密植、水肥一体、化控防倒、病虫害防治等关键技术措施,让种植户做有示范、学有样板,辐射带动全域种植水平不断提高。

北大荒集团各地纷纷制定包括品种选择、栽培模式、精准施肥、病虫防治、收获减损等流程在内的高产创建核心区、示范田和普通田的分类实施方案,确保推广秋整地秋起垄、增施有机肥、测土配方施肥、种子包衣等农业技术高标准应用到位,切实凝练出一批可集成推广的高产技术模式。

梧桐河农场围绕“良种”优化粮食增产基因,围绕“良法”突破粮食增产瓶颈,大面积推广新技术新模式集成应用,实现粮食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因地制宜优化大豆品种布局,通过让抗病性和抗逆性强的优良品种替代以往种植品种,不断筛选适合本地种植的优良大豆品种。同时,在大豆种植过程中,积极推广高产栽培技术,从整地、播种到施肥、田间管理,每一步都做到精益求精。“我们采用了110厘米大垄两行或三行栽培模式,并对精量电控播种机的作业速度进行实时监测,确保播种精确度。”农业发展部总经理贾聚岩介绍。70%的田间管理应用根瘤菌喷淋技术、病虫害综合防控、“一喷多促”等技术和措施,从根系生长、抗病虫害到抗逆境胁迫等各方面,提升了大豆的生长环境和产量质量,并结合电控改装的施肥机和适时喷施的根瘤菌剂,让大豆生长有了科学保障。

与此同时,水肥一体化技术成了宝泉岭农场突破玉米产量瓶颈的新“法宝”,农场与中国农业大学合作建设460亩轻简化智慧滴灌水肥一体化示范区,通过应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在农作物不同生长时期,做到科学水肥管理,实现玉米亩增产246斤。

北大荒集团集成推广大豆“大垄宽台匀密栽培”、玉米“四精两管”、水稻“三化两管”高产栽培模式,以及精量播种、精选包衣、“健身”防病、叠盘暗室育秧等20项高产技术,示范面积达1296万亩,为粮食单产提升提供坚实底气。

数智设备显神通 智慧良田焕然一新

去年夏管期间,走进国家级水稻种植标准化示范区普阳农场,绿油油的水稻田边,新安装“上岗”的500多台套智慧农业设备像一个个哨兵,日夜监测着田间环境的细微变化,为丰产丰收保驾护航。

“采用智能农业设备对作物长势进行全程监测,农业技术人员只需要通过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然后进行相关的植保作业,可有效避免杀虫剂、肥料的过度或重复使用,通过用实打实的数据说话,不仅实现了农业生产由‘凭经验种植’向‘用数据管理’升级,还使植保作业更精准、更高效。”农业科技服务中心总经理王馨笙介绍说。

“以前一到夏管时节,总得跑到地里观察水层,判断病虫害有没有发生,现在在公司的‘四情测报平台’上一目了然。”如今现代化的夏管场景,在有着20年种植经验的第四管理区种植户郑国成看来几乎不敢想象,他见证了普阳农场水稻种植的巨大变迁。他清晰记得,以前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都需要靠人工,效率非常低。郑国成说,智慧农业的推广和普及,让农民种地变得轻松省力。

浓江农场夏季的智慧农业示范区,一株株嫩绿的水稻秧苗在现代化智能灌渠水源的滋润下快速生长。作为种地25年的“老把式”,温学全做梦也没想到,有一天“智慧触角”会延伸至田间水层管理。“我家种了1000多亩地,放水别提多麻烦了。现在,有了水稻智能化控制灌溉技术,手机就能实现定时、定量灌溉,省时又省力。”在智慧池埂上,他一边展示智能灌排闸门App的应用操作,一边迫不及待地分享电动闸门的“智慧”之处。应用智能灌溉控制系统的水田焕然一新,融合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和自动控制等技术,实现水稻不同龄期的智能化水层调控,达到浅、湿、干量化管理和科学可控管理。

北大荒集团在规模化、机械化的基础上,全面推进以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无人化为标志的智慧农业快速发展,数字化感知、智能化决策、精准化作业、智慧化管理成为北大荒各地农业高质量发展新的落脚点。

8月的长水河农场科技园区内,田间地头到处矗立着物联网设施,可进行植物生长性状采集、养分分析、气象监测和预警。“通过部署各类传感器、控制器、摄像头等物联网设备,实现对农作物生长状况、病虫害防治、农业设备运行等的实时监测、数据采集、远程控制和智能决策,为农业生产提供全面信息支持。”农场科技园区副主任田巧玲边走边介绍。

当采集的信息汇入“智慧大脑”,从数据处理到分析决策、自动化作业,田间管理所有流程都可以科学串联。在友谊农场数字农业指挥中心,工作人员通过一块巨幅电子屏,可远程监测农作物的空气温湿度、土壤温湿度、光照强度等一系列参数,通过回传到中心的数据,适时指导种植户开展中耕、施肥、喷药等夏管作业,实现足不出户就能在云端尽享“万物互联”式的农耕体验。

目前,北大荒集团已建立数字农(牧)场试点30个、智慧农业示范基地14个,部署各类农业传感器1.1万台(套),实现智慧育秧、智慧水利、智慧施肥等7个领域农业场景应用,辐射带动800万亩耕地,为北大荒集团乃至全国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范本。

提档升级谋创新 新型农机独当一面

去年秋收刚过,赵光农场第三管理区副主任孙同磊来不及休息就把全部工作重心转移到秋整地、秋起垄作业中。农场为193台(套)联合整地机、重耙和起垄机安装了远程监控设备,并自主研发了机车作业数据提取模块、施肥量差报警器、精量数字导种管等8项数字化装备,使机车作业时速、耕层深浅、播种精度、收获机损率等数据同步传输到大数据平台,让农业生产更精准、更高效、更便捷。

作为北大荒集团大型大马力高端智能农机熟化定型与推广应用基地,赵光农场承担着大型大马力高端智能农机装备各项综合性试验示范任务。

“农场研发的智能化农机具和信息传感设备可通过数字农服平台联结在一起,实现农机智能化闭环管理,为农业生产提供客观、优化的决策依据。”农场科技服务中心主任李海成介绍。

高端智能农机的研发、推广、应用事关培育农业新质生产力,北大荒集团持续对农业机械装备提档升级,拓展大型大马力高端智能农机推广应用场景,形成智能农机边研发、边熟化、边推广的新体系。

从大田高产到颗粒归仓,在秋粮丰收链条中,机收减损是重要一环。北大荒集团从农机选型、机械调整、部件改装、驾驶操作、收获方式、宣传培训等环节寻找突破口,在管理中找办法,从机械中挖潜力,向土地要效益。

2024年秋收时节,水稻受降雨影响,作业效率和粮食品质面临降低风险。八五三农场种植户宁长海自主研发改装的水稻翻铺机,有效解决水稻割晒后晾晒翻铺难的问题。

“只需一台翻铺机,一天半就能完成400亩水稻翻铺作业,仅改装翻铺机这一项就可节约15万元。我们还将农机具单轴流滚筒改装成双轴流滚筒,加长割台、改装返铺器等减少收获损失。”谈及改装农机深挖机械设备潜能,第五管理区副主任杨希打开了话匣子。

北大荒集团通过补强农业机械力量,用好抗灾减损改装巧招,将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稳定在99.7%以上,实现水稻、玉米机收综合损失率3%以内,大豆机收综合损失率2%以内。

三江碧水澎湃,千里黑土丰饶。北大荒集团围绕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建立“科技园区—科技示范带—标准田”三位一体的农技推广体系,有效推动农业新技术、新方法、新模式在垦区的示范应用,为加快建设农业领域航母提供坚强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