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探讨|“双链”融合背景下高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路径

□孙丽鹏 修丕师

推动创新链、产业链(以下简称双链)融合发展,强化产业链安全和韧性,是我国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中亟待解决的课题。人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是支撑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的基本单元,还是串联和推动双链融合发展的核心力量。高校在人才培养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扮演着知识传授、思维培养、能力提升、人格塑造和价值观引导等多重角色。因此,在双链融合发展的战略背景下,如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的重要课题。

精准培养目标,满足社会多元化需求

第一,深入分析双链融合发展对人才的多元化需求,精准定位人才培养目标,满足创新链、产业链不同环节的发展需要。高校要加强与创新链、产业链中的各类主体的交流合作,调研业界创新活动、产业活动的现状,分析其未来发展的趋势,了解市场对人才的实际需求和评价标准。在此基础上,结合学校的特色和学科优势,制定人才培养的知识、能力、价值和素质等目标,为人才成长提供明确的方向。第二,推进学科交叉的顶层规划和学科专业体系调整,促进不同领域知识与技能的融合教学,提升人才应对复杂市场需求的能力。高校要组织好专家团队,定期开展学科研讨,深入分析学科的内在联系,精心设计跨学科课程模块。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科知识与技能的交叉互补,强化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习惯,增强其将跨学科知识融合运用以应对复杂情境的能力。第三,针对技能型、应用型、复合型等类型人才的具体特征和发展需求,定制差异化的教学方案和课程体系,确保教学内容与人才培养目标紧密相关。高校要聚焦于人才培养需求,加大实验室、实训室等教学设施建设力度,不断提高教学资源配置的效率效能。为持续提升教学质量,要探索建立科学、多元的教学评价体系,定期收集和分析评价数据,及时发现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和不足,从而对教学方案和课程体系进行动态调整和优化完善,为人才成长提供保障。

强化课程思政,提升人才社会责任感

第一,引导人才关注和认识双链融合发展在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核心作用和面临的复杂挑战,培育人才的家国情怀和民族使命感。高校要常态化举办学术讲座、专题论坛等活动,邀请企业家、业界专家、科技工作者等分享创新链、产业链融合发展的前沿动态和实践经验,加深学生对双链融合发展的认知与理解,拓宽学生的学习视野,增强学生的时代责任感。第二,把双链融合发展的成功案例、失败教训引入课堂,引导人才深度思考双链融合发展的规律和条件,鼓励人才从多角度、多层次去审视和应对挑战。在教学过程中,要指导学生总结成功案例中的关键因素和失败案例中的原因与教训,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应对双链融合过程中面临的挑战和风险,从而强化学生“自信自强、守正创新”的信念,实现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的统一。第三,推进讨论式教学、问题式教学等教学方法改革,创设模拟的项目情境,启发人才深刻理解双链融合的实现路径和具体情景。高校教师不仅要扮演好知识传授者的角色,还要积极向学习引导者角色转型。教师可以和学生共同构思一系列聚焦双链融合的探讨议题,如“创新链、产业链的关键环节有哪些”“双链融合的关键点是什么”等,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探索,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升其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加强专创融合,培育创新创业人才

第一,加强专业课程与创新创业课程的相互融合,形成系统的课程体系,加深创新创业元素向专业课程融入,以及专业知识在创新创业课程的应用。高校既要确保专业教育的扎实性,更要在这一坚实基础上,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具体而言,可以加大力度与企业联合开发专创融合教材,丰富企业创新创业的真实案例,为学生提供更多贴近实际的学习资源。同时,要引入具有丰富创新创业经验的产业导师,为学生带来前沿的行业知识和实践经验,并通过案例分享、项目指导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第二,加强专创融合实践教学平台的建设,整合好校内外资源,打造出一个资源广泛、形式多样的实践环境,为人才长远发展和创新之路提供有力支撑与启迪。高校要以学生为主体,结合其专业特点,丰富创新创业教育的形式和内容。例如,举办创新创业讲座和培训会,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信息服务和技术支持;鼓励学生参加各类创新创业竞赛,提升学生创新创业的实践能力;建立创新创业孵化中心,为学生创新创业提供场地、资金和政策支持;加强对外宣传与合作,帮助学生将创新成果转化为实际产品或服务等。第三,与企业建立更加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开展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活动,实现科研教学与行业前沿需求的紧密对接。高校要着力提升校企合作的广度深度,与企业联合共建实习实训基地、实验室和研发中心等,围绕企业实际需求,推动科研合作和实践教学的深度融合与一体化实施,使学生能够直观接触到实际问题。此外,高校应鼓励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或参与企业项目,深入了解企业需求和市场动态,并将其转化为教学素材,进一步丰富专创融合教学的内容体系,以增强专创融合教学的实践性和针对性。

本文系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数字经济背景下创新链产业链融合的动力机制及实现路径研究(24NDJC097YB)”、温州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习近平新时代‘两个健康’思想下温州新生代企业家培育机制与实践路径研究(24WSK205YBM)”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温州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