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谱
将党的历史作为思政课教学的鲜活素材,推动党史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从而发挥好党史学习教育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因此,应从把握教学重点、多学科课程协同、注重方式方法等角度入手,进一步提升高校思政课育人功能。
把握教学重点,汲取内容精华
党史学习教育与高校思政课教学的融合实践,应注重从博大精深、体系庞大的党史理论中汲取内容精华,突出重点,真正实现党史学习教育的高效赋能。因此,高校应注重思政课内容建设,丰富理论体系,促进高校思政课教育内涵式发展。
把党的创新理论融入思政课教学。教育与引导学生深刻掌握党的创新理论,系统掌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体系、内涵意蕴、实践要求等,对引导学生听党话、跟党走具有重要意义。高校思政教师应注重将其中涵盖改革发展、治党治国、内政外交等经济、政治、文化、生态、社会建设等各领域的思想成果、战略部署、决策规划等融入思政课教学体系中,帮助学生自觉以其中的观点、立场、方法等为行动指引,强化使命意识与职责担当。
把党史基本内容与历史经验融入思政课教学。注重从重要历史人物、重大历史事件、重要历史著作、重要历史会议精神中汲取养分,将党在百年奋斗征程中形成的极具影响性、教育性、历史性的素材融入思政教学中,帮助学生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行”的内在逻辑。例如,将百年奋斗征程中涌现出的一代代革命英雄身上所体现出的民族情感、革命信仰、道德品质、政治品格等融入思政教学内容体系中,引导学生在榜样伟力的激励下自觉接续历史使命与政治使命;将百年奋斗征程中涌现出的重大历史事件融入思政教学中,引导学生深刻领会党的艰辛奋斗历程与奋斗经验,引导学生明晰党的领导与中华民族逐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内在关系;将百年奋斗历程中的重要会议精神、历史著作融入思政教学,引导学生从理论学习、经典诵读、原著导读中自觉树立科学的历史观、人民观与实践观。
多学科课程协同,完善课程体系
党史学习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在注重理论课教学主渠道作用的同时,应注重让思政课教学与党史学习教育的融合实践不再拘泥于思政教学“主渠道”,发挥多学科课程的协同育人作用,提升思政教学育人实效。
注重通过课程思政的方式进行党史学习教育对思政教育内容的渗透。结合不同专业课程的课程特点与教学目标,有针对性地进行内容穿插。例如,在专业课程发展史的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将党史内容渗透其中,将党的艰苦奋斗历程融入专业教学中,挖掘课程发展史与党的奋斗历程的内在相似性与发展逻辑,培养学生奋发有为、敢于拼搏的优良品质;将党史内容中相关的革命精神、革命事迹及科学家精神、工匠精神融入专业理论教学、技能竞赛、创新创业教育中,开展集精神激励、道德浸润、行为导向于一体的课程思政育人机制,推动学生全面成长成才。
注重通过专题知识讲座、特色校本课程等方式常态化供给党史内容与思政知识。邀请党政领导、退伍军人、烈士遗属、道德模范、专家学者等开展专题知识讲座,以榜样故事为依托,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工作走深走实。开设特色思政选修课程和校本课程,将地方性红色文化资源、党史资源等作为天然素材融入校园文化教育中,引领学生学史明理、学史崇德。注重在党团教育、仪式教育中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与思政教育。依托重大节日契机,组织学生开展党团活动和仪式教育,引导学生在学思践悟、情境烘托、仪式氛围中强化对党史学习教育的理性认同与情感认同。
注重方式方法,创新教学模式
党史学习教育与高校思政教学互融互促,应注重方式方法创新,用情理结合、实践体验、主体互动、网络教学等手段增强思政课教学实效,加深学生对党史知识的认识。
注重现场教学与实践体验,避免党史教学的抽象性。采取理论课堂与社会大讲堂联动协同的办法,将党史知识讲深讲透。将思政小课堂搬到红色主题教育基地、革命场馆、党史教育中心、革命旧址、烈士纪念陵园等革命场馆中,以具象化的历史文物、数字化的体验服务、直观化的现场讲解、多模态的场景演示,充分发挥榜样的引领示范作用,使学生产生思想共鸣与情感共鸣,增强二者融合实践教学效果。注重在主动互动中,将革命故事、党史知识、基本理论等融入其中,采用情境烘托、说理阐述的方式,从细微处着手,引领学生把握内在精神实质与思想根源,潜移默化中帮助学生实现知识增长与观念塑造。
注重依托网络平台与新兴教学手段推进党史学习教育与时俱进。利用在线教育平台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与思政教育,创新内容呈现与主体互动,增强党史学习教育吸引力与感染力。依托党史学习网站、学习强国、云服务平台等搜集挖掘更多优质的课程资源与教学课件,提升思政理论课教学供给能力,拉近学生对理论教学的心理距离。打造VR沉浸式仿真教学体验中心,为学生进行虚拟互动、课程学习等提供平台,增强党史学习教育的教学感染力。依托新媒体平台进行碎片化内容传递、直播教学、课程资源共享、活动动态推送等,树牢阵地意识,增强学生政治素养。
[作者系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在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