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文婷
学生工作是高校教育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保证学生正常学习和生活的重要环节。思政教育是高校学生工作的重要支撑,打造思政教育与学生工作协同发力的高校教育事业新局面和人才培养新格局,是高质量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应有之义。因此,如何将思政教育与学生工作进行有效融合,从而提升人才培养实效,引导学生全面成长成才,是当前教育工作的重要方向。
完善顶层设计
坚持用“大思政”、“三全育人”理念统领全局,将思政教育与学生工作的融合育人工作视为一项战略性、基础性工程,摆在教育工作的突出位置。一方面,成立“学校—院系—班级”三级工作小组,以党委为核心,以马克思主义学院为主阵地,协同学生处、教务处、共青团委、就业指导中心、思政理论课教学管理部门等,制定详细的学生工作与思政教育协同育人的管理办法、保障机制和考核评估办法,确保专岗专责、专人专事,保障协同育人工作的规范开展。另一方面,搭建沟通交流平台,落实定期联席会议制度。按照各层级部门的职责分工和管理权限不同,定期组织各层级工作主体和负责人进行工作汇报和经验分享,在巩固党组织对各职能部门和实施主体的全面领导的同时,推动学生工作与思政教育融合实践工作高质量发展。此外,各级工作小组和管理部门应结合本部门的工作进展制订下一阶段的工作计划和优化方案,构建管理机制、教学内容、教学方法、队伍建设等方面有序融通、科学衔接的“大思政”育人体系。
加强主体建设
学生工作与思政教育工作的融合实效,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工作人员和思政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因此,高校应注重教师主体素养培育,着力提升教师工作能力。一方面,加强岗位互动和校内选调。定期挑选优秀的学生管理人员、思政教师,以兼职、轮岗的方式分别参与到思政教学工作和学生管理工作中,为学生管理人员参与思政教学、思政教师参与学生管理工作搭建平台。另一方面,加强队伍管理和机制激励。一是制定明确的考核标准,将思政教师的教学工作、学生管理工作纳入绩效考核和工作评议体系内,激发学生管理工作人员和思政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二是定期开展优秀教育管理人员的评优评奖活动,对于表现突出的教师进行表彰、嘉奖、公示和宣传,发挥其引领示范作用,激励广大教师争优创优、赶学比超。此外,加强队伍培育。定期组织学生管理工作人员、思政教师参加集中学习和集中研讨,以教研会、学术论坛、知识讲座等形式,激发广大教师以高度的工作热忱参与到教书管理育人工作中;以理论培训、结业考试、技能比拼、实践研修等形式,提升广大教师队伍的学生管理能力、思政育人能力。
创新育人手段
学生工作与高校思政教育在人才培养上的有机结合应积极创新管理育人手段。以思政课教学为契机渗透思想教化和价值引领,以显性的思政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追求,从而加强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减轻高校学生管理负担。将党史知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理想信念教育等融入思政课堂中,引导学生向上向善,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课程思政建设中,融入学生管理、思政教育理念,结合学生专业特色,将“四史”知识、工匠精神、家国情怀、职业道德、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心理健康、“三支一扶”、诚信教育等融入专业课堂教学中,从而在长期的行为规训、理论教化中培养出一批批遵纪守法、爱岗敬业、诚信友善、无私奉献的时代好青年。同时,定期组织开展各类校园文化活动,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帮助学生在“日用而不觉”中实现全面成长成才。秉持“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理念,组织学生积极参与专业技能竞赛、红色艺术表演、经典书目诵读、公益实践、知识竞赛等活动,引导学生在长期的文化氛围熏陶下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此外,注重在校风、学风、教风、校歌、校徽、校规、校纪中融入思政教育理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相关内容,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地思想引导和道德教育。加强校园文化设施建设,注重在校园廊道、街区、楼宇等公共空间营造向上向善的文化氛围,张贴宣传标语、摆放名人雕像,设计校园文化墙、读书角,从而增强人才培养实效。
(作者系云南民族大学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