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我省互市贸易进出口额11.7亿元、增长75.2%,边民备案人数、参贸人数分别达到9.24万人、72.44万人,发展势头迅猛。为加快推进我省边民互市贸易快速发展,实现兴边富民,提出如下建议。
一是聚焦顶层设计,在释放互贸红利上下功夫。制定实施细则,向海关总署争取为互贸商品出具检验检疫证明等相关单据,推动互贸商品在国内市场合理流通。注重产业协同,扩大互市贸易进口商品落地加工,形成绥芬河油料作物、水产品,黑河大豆等特色明显、优势互补的落地加工产业体系。行政服务前置,将互市贸易相关的各行政职能部门服务前移、关口前置,提前做好出入境前服务工作。
二是聚焦设施建设,在提高通关效率上下功夫。加强基础设施投入,推进互贸海关监管作业场所与其他海关监管作业场所“两场合一”“多场合一”。加强商品检疫能力,协助落地加工企业快速办理涉及动植物检疫、指定加工许可等许可类、备案类、验收类的海关手续。加强智慧口岸建设,不断完善口岸监管与服务设施,持续优化互贸通关业务流程,逐步实现口岸全流程智能化管理。
三是聚焦要素完备,在壮大服务主体上下功夫。培育壮大两级市场,开展互贸政策宣传,培育壮大一级市场;拓展互贸商品销售网络,鼓励线上线下融合发展,依托省边民互市贸易综合服务平台建设二级市场。建设综合服务平台,推动省边民互市贸易综合服务管理平台升级,实现与边检、外汇、税务等部门互联互通。做好金融服务保障,鼓励我省金融机构创新设立专项“边民贷”,缓解边民自有资金不足压力。
四是聚焦特色产业,在推进落地加工上下功夫。打造水产品加工基地,积极发展冰鲜水产品加工产业,向高附加值产品转型。打造中药材加工基地,引进培育以中药材为原料的精深加工企业,引领产品向高端食品、保健品等方向延伸发展。打造互市电商基地,积极探索“互市+电商”创新发展模式,助力“买全国卖全俄,买全俄卖全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