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周姿杉
作为一名医者,她已为超30万名患者提供诊疗方案,其中危重患者近万名。
作为一名师者,她毫无保留将毕生所学传授给学生,迄今已培养弟子11名。
作为一名学者,她聚焦擅长妇科良恶性肿瘤的开腹、微/无创手术及疾病综合治疗,为广大女性带来生的希望。
她就是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妇科病房主任韩毅敏。
近日,中宣部命名第十批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韩毅敏名列该名单。
从医22载,韩毅敏始终初心不改。她带领团队从无到有,克服困难挑战,合力攻坚突破,在最艰苦的环境下开拓了妇科诊疗的新天地,得到了患者及同行的一致好评。2024年度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面上项目,她主持参与“采用AFM及RS研究卵巢癌辅助化疗”等国家级课题研究10余项,发表国家级论文17篇,开创了省内宫腔镜冷刀切削治疗先河。她的技术成果不仅提升了妇科疾病的治愈率和生存率,还降低了发病率和死亡率,为全省妇科疾病治疗作出了积极贡献。
从无到有:开拓科室新征程
2022年8月,对于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和韩毅敏来说,是全新的起点,也是充满挑战的开端。这所以妇儿专科为主的综合医院刚刚成立,迎接她的是仅有她和一名护士长的空旷科室,一切都要从零开始。
面对困境,韩毅敏没有丝毫畏惧。她深知科室建设的重要性。从最基础的工作做起,打隔断、布置病床、整理被子,每一个细节她都亲力亲为。“那时候真的是事无巨细,每一个细节都关乎着科室未来的发展,不敢有一丝马虎。”韩毅敏回忆道。
在人员极度匮乏的情况下,韩毅敏开展人才的引进与培养。第一年,科室留下了3名医生。在她的带领下,科室成员紧密团结,共同克服了建科过程中的重重困难。经过不懈努力,科室逐步发展壮大,如今已成为拥有12名医生、15名护士的专业医疗团队。
哈医大六院妇科病房,在开科仅26个月内,完成了2600多例手术(单日最高16台),为患者们解除病痛。“作为一名医生,我始终认为,医者不仅要治病,更要疗心。患者来到医院,不仅需要身体上的治疗,更需要心理上的关怀。我把每一位患者都当成自己的家人,设身处地为他们着想。每当看到患者康复出院,那种成就感是无法用言语形容的。”韩毅敏说。
哈医大六院妇科病房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蜕变,背后是韩毅敏无数个日夜的辛勤付出。她以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毅力,为科室的发展铺就了坚实的道路,让妇科诊疗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仁心仁术:温暖患者每一刻
在韩毅敏的日常工作中,高强度早已成为常态。她每天在岗位上工作长达16个小时,手术常常持续到半夜。累了,她就在办公室简单休息一下。工作与生活的界限在她这里变得模糊。无数节假日,她忙碌在岗位上。她无私奉献的精神,深深感染着科室的每一位同事。
韩毅敏始终把患者的需求放在首位,每一次看病,她都会精打细算,为患者节约费用。患者及家属对韩毅敏的赞誉不绝于耳。这不仅源于她高超的医疗技术,更在于她对待患者如家人和朋友般的温暖关怀。患者王悦接受采访时说:“我第一次见到韩主任的时候,心里特别紧张。但是她那亲切的笑容和耐心的询问,让我一下子就放松了下来。在治疗过程中,她总是会详细地给我讲解病情和治疗方案,让我对自己的康复充满了信心。”
“当好医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韩毅敏常说。每一次诊断和治疗中她都全力以赴,为患者提供最精准、最有效的治疗方案。对于经济困难的患者,要设身处地为他们着想,在保证治疗效果的前提下,尽量节省医疗费用。她用仁心仁术,让每一位患者都感受到了温暖和关怀,赢得了患者及家属的一致认可和尊重。
科研领航:推动学科新发展
在接受采访时,韩毅敏表示,要将身上的荣誉转化为肩上责任与脚下行动,学雷锋要有钉钉子精神,要咬住青山不放松,找寻妇科发展的新突破,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在医学领域,科研是推动学科进步、提升医疗水平的核心动力。韩毅敏深刻认识到这一点:“精准医学时代来临,我们需要通过技术创新,寻找治疗妇科疾病的有效手段。”
开科以来,韩毅敏带领团队克服困难挑战,合力进行妇科复杂疾病和疑难病症诊疗研究。她带领团队以先进的医学理念、精湛的诊疗技术,打造出龙江妇科诊疗的“金字招牌”。在科研领域,韩毅敏不仅是团队的“领头雁”,更是创新技术的推动者。
韩毅敏在科研上执着追求,不断探索前沿医学技术,将科研成果转化为临床实践,让更多患者受益。同时,她积极鼓励科室成员参与科研工作,营造了浓厚的科研氛围,为科室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韩毅敏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雷锋精神在新时代的深刻内涵,她是医疗行业的楷模,是患者心中的希望之光。在她身上,我们看到了一位医者的坚守与担当,也看到了雷锋精神在平凡岗位上绽放出的璀璨光芒。
韩毅敏表示,未来,她将以更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全身心投入为患者服务的工作中。将充分发挥妇科专科优势,解决重大临床、科学问题,从科学原理、问题和解决方法上集中攻关,用研究成果反哺临床,推动医教研协调发展,矢志不渝地为龙江女性的健康福祉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