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兴发展足音铿锵

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黑龙江省代表团开放团组活动侧记

□本报记者 付宇

3月7日上午,北京天泰宾馆暖意融融,黑龙江省代表团开放团组活动在此举行。

活动尚未开始。签到台上,印有哈尔滨风光与亚冬会纪念印章的明信片已整齐摆放,签到的记者们接过这份“北国问候”,仿佛触摸到冰城的风雪与龙江的暖意。

9时,黑龙江省代表团开放团组活动正式开始。代表们带来的“冰雪答卷”引发阵阵热议——初步统计,2024年全省冰雪经济总规模超2660亿元,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单日最高峰突破10万人次,仅筹备580天的亚冬会创造了筹备时间短、场馆利用率高、参赛规模大的纪录,获亚奥理事会高度评价。

结合自身工作,代表们围绕审查计划报告和草案、预算报告和草案,依次发言。没有长篇宏大的数据,有的是真实感人的故事;不仅谈收获,更结合一线工作提建议。

“五常大米究竟好在哪里?”全国人大代表、黑龙江省五常市乔府大院农业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乔文志用地道的东北口音娓娓道来:高山雪水灌溉、黑土“攥一把冒油”的肥沃、昼夜温差滋养的稻花香……“我们的种子库能保存百年不变质!”他自豪地说。台下,记者们低头记录,笔尖沙沙作响,空气中似乎飘来米饭的香气。

乔文志的讲述充满画面感——上海社区里孩子围锅抢饭、重庆教师“吃完此米再无米”的留言,引得会场笑声连连。说到今年将举办五常大米插秧节、稻花节、开镰节,他热情邀请:“欢迎大家来五常看稻浪、闻稻香!”

10时30分左右,在代表发言环节结束后,开放团组活动进入备受瞩目的记者提问环节。媒体区的记者纷纷举手围绕社会各界关心关注的话题进行提问。

当被问及亚冬会“成功密码”,代表们如数家珍:七台河“短道速滑之乡”的荣誉、32家国家级冰雪后备基地的支撑、群众57.8%的冰雪参与率……新京报记者张建林边听边感叹:“听完真想立刻去滑雪!”

人群中,一位身着蓝色套装的男记者得到了提问机会。“从冬奥会到亚冬会,有很多黑龙江运动健儿摘金夺银。黑龙江冰雪竞技人才辈出靠的是什么?”香港大公文汇传媒集团记者张宝峰问道。

黑龙江省高山滑雪队教练李云峰接过话筒,“从‘百万青少年上冰雪’到校园冰场遍地开花,黑龙江人骨子里刻着冰雪基因!”他提到,不少外省家长特意将孩子送到黑龙江训练,“如今我的队伍从几人扩到上百人”。

“飞鹤乳业从年销300万元的地方品牌成长为年销超200亿元的中国奶粉第一品牌,20年增长80倍,靠的是啥?”面对人民日报记者提问,全国人大代表、黑龙江飞鹤乳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冷友斌以一组数据回应:2.55万名干部包联企业和项目、1.17万个难题解决、“一件事”服务矩阵成效位居全国前列……“来黑龙江看看我们的牧场、工厂和设备!”冷友斌向全场发出邀请。

开放团组活动整整持续了三小时,散会后,许多没有抢到提问机会的记者久久不愿离场。部分代表被中外记者团团围住,继续接受采访。

“代表们的回答有点有面,既接地气又务实。”中国青年报记者刘尚君表示,现场听到了代表们谈到粮食增产、现代化农业方面的成功经验。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粮食产量预期目标为1.4万亿斤左右,黑龙江一定会发挥巨大作用。

据统计,黑龙江省代表团开放团组活动吸引了36家中外媒体、68名记者前来采访报道。

当最后一批记者离场时,哈尔滨明信片上的冰雪大世界,在春日阳光中格外耀眼——黑龙江的冰雪故事,正随着“开放团组”的窗口,走向更远的世界;黑龙江振兴发展的强音,也将随着“开放团组”的窗口,走向更远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