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头条|加快发展现代化大农业 端牢“中国饭碗”

■张显友委员:加快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 ■董文琴代表:打造践行大食物观先行地 ■于家傲代表:让中国饭碗装更多北大荒粮 ■聂守军代表:推进农业现代化,种业是基础

北大荒集团对水稻适时展开飞机航化作业。王树摄

“伊春蓝莓”经中国品牌建设促进会认定品牌价值为18.35亿元。本报记者 贾红路摄

伊春森林食品展示。本报记者 贾红路摄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的国家寒带作物及大豆种质资源中期库(哈尔滨)的液氮储存智能监控管理系统。本报记者 梁金池摄

□本报记者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着力抓好‘三农’工作,深入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持续增强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能力”“扶持畜牧业、渔业稳定发展,支持发展现代设施农业,全方位开发食物资源”“各地区都要扛稳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责任,共同把饭碗端得更牢”。

在2025年全国两会期间,如何牢记嘱托,不负使命,坚决当好农业现代化建设“排头兵”,努力在农业强国建设中彰显龙江作为,贡献龙江力量,成为了多位我省全国人大代表和住我省全国政协委员的热议话题。

全国政协委员、省政协副主席、民进省委会主委张显友表示,作为国家粮食主产区的黑龙江省,要通过加快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来发展现代化大农业,推进我省现代农业产业链价值链向中高端迈进,当好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

“顺应消费需求变革,培育农业新产业,运用生物制造、数字农业等前沿技术,加速培育生物种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人工智能与生物技术融合,促进种业变革;探索企业、社会与政府共同出资模式,完善种子基地基础设施建设,加大研发力度,加快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育种技术创新。”张显友委员说。

张显友委员表示,要立足新技术新需求,拓展农业新业态,发展数字农业,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实现农业生产经营数字化、智能化。发展循环农业,促进种植业、畜牧业、农副产品加工业循环利用,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发展模式。

张显友委员认为,要突破传统经营方式,创新农业新模式,通过龙头企业带动、农民合作社联结,推进农业产前、产中、产后融合发展。创新生鲜电商模式,利用冷链物流、仓储技术,实现农产品产地直发,满足优质农产品消费需求。发挥引领带动作用,培育农业新动能,加大农业科技培训力度,打造高素质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加快传统领域农机装备优化升级,为农业生产注入新活力。

近年来,黑龙江省坚持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结合、植物动物微生物并举,统筹保数量、保多样、保质量,全方位、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和食物品种,建设国家稳定可靠的食物供给基地,打造践行大食物观先行地,保障国家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安全的“压舱石”地位进一步稳固。

全国人大代表、伊春市委书记董文琴表示,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全方位开发食物资源。“伊春拥有400万公顷林海,食药资源富集,漫山都是自然馈赠。近年来,我们念‘山字经’、唱‘林下戏’,全方位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粮食产量实现‘二十一连丰’。”截至目前,伊春市建成林下特色种养基地205个,蓝莓、红松子、桦树汁、刺五加等精深加工产品受到消费者欢迎,67款产品入选“九珍十八品”品牌名录,获评全国唯一的“森林生态食品之都”称号。

“我们将坚定不移向森林要生产力、求新增长点,加快建设森林食品研发中心和桦树汁产业园,打造刺五加核心产区和冷水鱼、雪貂良种繁育示范区。”董文琴代表说,伊春市将着力构建以林粮、林菌、林药、林果、林菜和林下养殖等为支撑的林业产业体系,以数字技术、生物技术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努力在全省率先打造践行大食物观先行地,为龙江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增重加码。

“2024年,北大荒集团粮食生产实现‘二十一连丰’,粮食总产创历史新高。”全国人大代表、北大荒集团宝泉岭分公司党委书记于家傲介绍,北大荒集团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统筹推进“四个农业”,加快实现“五化”目标,全面落实“千万吨粮食增产计划”。

于家傲代表说,2025年宝泉岭分公司坚持以发展现代化大农业为主攻方向,大力实施粮食产能提升攻坚战,坚持“五良”融合,确保总播种面积稳定在566万亩以上,力争全年粮食综合产能突破61.5亿斤。坚持提高单产和品质并举,加强黑土地保护,持续开展粮食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大力推广绿色生产模式,新建及提质改造高标准农田,集成推广农业先进技术,推进智慧农业建设向实际应用转型升级。

同时,宝泉岭分公司将深入开展“农垦社会化服务+地方”行动,因地制宜采用全程托管、环节托管、农技培训等方式,辐射带动周边,助力乡村振兴和农业强省建设。

“既要多种粮也要种好粮,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农产品的需求,为此,我们将积极落实黑龙江省定制农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大力发展‘生活有点田’定制农业。推进现代农业产业链价值链向中高端迈进,实现从‘种得好’向‘卖得好’转变。”于家傲代表介绍,2025年宝泉岭分公司预计实现定制面积1.5万亩以上,定制额4500万元以上。

国以农为本,农以种为先。全国人大代表、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绥化分院副院长聂守军认为,推进农业现代化,种业是基础。他表示,近年来,黑龙江省种业振兴行动取得显著成效,目前寒地作物及大豆种质资源库是全国最大的寒地种质资源库。常规粳稻、大豆育种走在全国前列,有15个品种入选国家推广目录,全国推广面积最大的大豆品种黑河43、水稻品种龙粳31均来自黑龙江省。

“未来我们还需要从多方面发力,加快发展现代化大农业,建好建强国家重要商品粮生产基地,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更大贡献。”聂守军代表表示,首先要强化创新能力,深入推进种业振兴。加大种质资源精准鉴定利用,加强育种基础性、前沿性技术研究,加快培育突破性新品种。强化科企合作,持续提升种业产业化水平。

其次要强化科技赋能,培育农业新质生产力。通过广泛应用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对农业生产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精准监测,实现智能分析和科学决策,让农业生产更集约、绿色、智能。

“我们还要强化协同推进,加快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聂守军代表说,坚持大农业观、大食物观,要积极发展特色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生物农业、生态农业、休闲农业等,打破农业产业边界。同时还要提升价值链,实现农业全链增值。

(刘洪军 记者 梁金池 贾红路 郭铭华 刘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