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记者 黄垚
3月23日是世界气象日,今年气象日以“携手缩小早期预警差距”为主题。随着全球变暖加剧,气候变化导致的极端灾害事件逐渐增多,加强早期预警、提升适应气候变化能力越来越重要和紧迫。
根据全球适应委员会的评估,即将发生的灾害事件如提前24小时通知,可减少30%的损失。近年来,我国气象部门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围绕气象防灾减灾机制和能力建设,以强化早期预警和气象灾害风险管理为方向,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政府主导、预警先行、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早期预警中国模式。
与此同时,我国还积极参与全球环境治理与气候治理,于2024年11月发布《早期预警促进气候变化适应中国行动方案(2025—2027)》,共促发展中国家早期预警能力提升。
中国气象局国际合作司副司长徐相华介绍,一直以来,我国气象部门致力于通过风云气象卫星和世界气象中心(北京)为相关国家和地区防灾减灾提供应急保障支持。比如去年台风“摩羯”登陆越南期间,我国与越南气象部门共享数据、共同会商;2019年3月,强热带气旋“伊代”携狂风暴雨袭击莫桑比克,我国及时提供风云气象卫星数据及产品,有效助力相关国家和地区开展灾害防范与应对工作。
徐相华说,未来我国将通过联合开发适合当地环境和需求的定制化云端早期预警系统、开展气象国际教育和培训等方式,助力发展中国家提升早期预警业务能力。
据新华社北京3月23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