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佳彤
数字技术以其强大的创新驱动力逐步渗透至乡村经济的各个领域,已成为撬动乡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然而,基础设施薄弱以及专业人才匮乏等问题制约着乡村数字化转型。如何充分发挥数字技术的优势并探索出一条切实可行的乡村经济提升路径是当前乡村振兴战略中的重要课题。
夯实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筑牢乡村经济发展根基。其一,职能部门要发挥引领作用并全面统筹财政资源,将更多资源向乡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领域适度倾斜。要积极开展数字乡村强农惠农富农专项行动,建立乡村数字基建专项资金,用以扶持乡村地区5G网络搭建与物联网布局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工作,以此提升乡村网络的质量并扩大网络覆盖范围,让发展成果惠及乡村居民。同时,职能部门还要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到乡村数字基建项目中来,以税收优惠、财政补贴等政策措施激发企业投资乡村数字基建的积极性,依托多元化投入模式为乡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其二,大力推动乡村网络基础设施实现全面覆盖。工信部门要牵头制定如《乡村宽带网络提质增效行动计划》等,以重点突破偏远山区网络覆盖难题。通过技术创新与政策扶持降低农村地区的用网成本,进而为数字技术在乡村的广泛应用提供基础条件。此外,职能部门也要高度重视配套基础设施建设,要加快对冷链物流、仓储等设施进行数字化升级改造。以农产品产地为例,智能的仓储设施以及先进的传感器和监控系统能对农产品的存储环境进行实时监测和精准调控,以有效延长农产品的保鲜期、减少农产品损耗以及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从而为农产品电商的发展提供坚实支撑,进一步助力乡村经济发展。
提升乡村数字人才素养,激发乡村经济发展活力。其一,乡村地区要加快孵化本土人才,释放乡村发展内生动力。一套完备的人才培养体系离不开政府、高校、科研机构以及企业的协同发力,职能部门应积极制定相关政策,推动高校增设数字乡村相关专业课程,致力于培养复合型数字人才。高校和科研机构也需承担起为农民开展数字技术培训的重任,以切实提升农民的数字技能水平。企业要搭建“实操型技能孵化平台”,采用“场景教学+岗位实训”的培育模式,同时保证技术培训内容具有针对性,重点设置农产品直播话术设计、县域电商数据分析、数字支付安全操作等模块化课程,以此助力农民融入数字化发展浪潮。其二,创新人才振兴机制。地方政府可推行“数字人才归巢计划”,对返乡创业团队实施“前三年免租+后两年补贴”的阶梯式住房政策。同时,也要着力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为人才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与晋升机会,让数字人才在乡村能够充分施展自身才华并实现个人价值,以此引才入乡、固才扎根。此外,职能部门要引导数字人才与当地农民建立合作关系,并完善“数字导师”认证体系,要求每位技术专家结对培养数名本土学员,形成可持续的“技术涟漪效应”,共创乡村数字经济新貌,稳步迈向共同富裕。其三,实施头雁领航计划,发挥示范带动效应。乡村地区要大力扶持农业合作社带头人以及乡村企业家积极学习数字化技能,包括农产品短视频拍摄剪辑、供应链数字化管理等内容,以促进数字化技能的广泛传播。
深化产业融合,释放数字经济红利。数字技术与乡村产业深度融合是提升乡村经济发展质量的关键路径。当前乡村产业数字化的程度还不够,在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等一系列环节中的数字技术应用程度还存在较大提升空间。通过构建“生产-加工-流通”的数字化闭环体系可将传统“输血式”帮扶转化为“造血式”发展。其一,在生产环节借助智慧农业实现提质增效。农业生产可引入数字技术实现智能化生产目标。传感器、物联网、大数据等前沿技术可以对农田土壤的肥力、酸碱度、气候的温湿度以及作物生长的各个阶段进行全方位实时监测,以精准把握农作物的生长态势。同时,农产品种植者依据监测数据可实现肥料精准投放、水资源精准灌溉以及病虫害精准防治,以此既可以提升农业生产效率,还能优化农产品的品质。其二,在农产品加工领域引入数字技术赋能产业升级。通过构建数字化生产系统,农产品加工企业可实现生产流程的智能化重构。该系统通过物联网传感器实时采集生产数据,并结合机器学习算法进行工艺参数优化,可以降低农产品加工企业的生产能耗以及提升产品合格率。与此同时,通过构建消费大数据分析模型,企业可精准识别区域市场偏好特征,进而开发出个性化、多样化的农产品加工产品,以精准对接消费者需求。其三,农产品借电商之力,开拓多元市场。为实现农产品的销售与发展,要搭建起专门的农产品电商平台。这个平台能有效减少农产品从产地到消费者手中的中间环节,帮助农户直接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同时,农户可充分利用直播带货、社交电商等新兴营销模式,主播通过镜头展示农产品的生长环境、种植过程可以迅速提升农产品的知名度,让更多消费者认识及信任这些农产品,进而增强农产品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另外,在销售推广过程中,要借助数字技术挖掘农产品背后的地域文化,设计并打造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农产品品牌,赋予农产品更多的文化内涵与价值。
健全乡村数字经济发展长效机制,改善乡村经济发展环境。其一,职能部门要构建系统化的制度供给体系,需加快步伐制定并完善与乡村数字经济发展紧密相关的法律法规,重点厘清数据确权、数据安全以及隐私保护等核心议题,从而为乡村数字经济的健康发展筑牢法律防线。其二,职能部门要建立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机制,要构建乡村产业数据中枢,促进数据在政府部门、企业以及农民之间流通与共享。同时借助区块链技术的独特优势以保障数据的真实性、安全性以及可追溯性,从而进一步提升数据共享的可信度。其三,乡村地区的数字经济发展要加强风险防范。乡委会可通过组织开展多样化的培训与宣传活动切实增强农民的数字风险防范意识,让农民充分了解数字技术可能带来的潜在风险。此外,职能部门要加强对数字技术应用的全方位监管,以及时发现及妥善处理潜在的风险隐患。
(作者单位:黑龙江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