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掘哈尔滨音乐文化旅游潜力

◎调研小结

音乐文化旅游既可以成为哈尔滨夏季避暑游的主要IP,也可以贯穿四季,与冰雪旅游相互助力。音乐文化资源是哈尔滨乃至黑龙江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富矿”,要深度挖掘和充分利用,推进音乐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

马楠 魏向书

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是大势所趋。文化本身就是最重要的旅游资源,人文色彩越浓厚,旅游资源就越有魅力。哈尔滨拥有一百多年的音乐文化历史,中西方音乐文化艺术在这里交融,成为这座城市独特的文化底蕴。应加快发展哈尔滨音乐文化特色旅游,推动形成哈尔滨乃至黑龙江文旅产业新亮点。用音乐文化提升旅游品位,为实现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为游客提供独特的文化体验和情感共鸣

哈尔滨音乐文化历史底蕴深厚,具有发展音乐文化特色旅游的良好基础。中国第一场交响音乐会、第一所音乐教育学校、第一支交响乐团都诞生在这里。中西合璧的百年音乐历史和文化传承,让哈尔滨成为联合国授予的亚洲唯一一座“音乐之城”。音乐文化特色旅游是以音乐为核心吸引力,将音乐演出、音乐历史、音乐创作等元素融入旅游体验中,为游客提供独特的文化体验和情感共鸣。这种旅游形式强调参与性和互动性,游客不仅是观众,更是参与者。音乐文化特色旅游对地方经济发展和文化传承具有重要意义,能够促进旅游收入增长,带动相关产业协同发展,并有助于传统音乐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增强文化自信,促进文化交流与传播。

当前,国内先试先行的一些城市为我们提供了示范。北京已提出建设音乐文化产业基地,成都、西安、宁波等城市则依托当地的文化资源开发和建设各类音乐文化产业园区。哈尔滨最大的特色文化旅游资源在于冰雪,但要将“尔滨热”由一季延续至全季,仅凭冰雪还不够。音乐文化旅游既可以成为哈尔滨夏季避暑游的主要IP,也可以贯穿四季,与冰雪游相互助力。音乐文化资源是哈尔滨乃至黑龙江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富矿”,要深度挖掘和充分利用,推进音乐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

推进哈尔滨音乐文化特色旅游发展的路径

打造音乐文化特色主题游。哈尔滨拥有一批兼具音乐文化历史和建筑艺术的历史保护建筑,如哈尔滨老会堂音乐厅、索菲亚教堂等。这些保护建筑联结了哈尔滨中西合璧的音乐发展史,可以串联起来开发音乐文化主题游线路,使游客观保护建筑、赏音乐艺术、品城市文化。

挖掘音乐文化主题深度游。让游客通过哈尔滨音乐博物馆、人民音乐家郑律成纪念馆等展示平台深度感悟“音乐之城”的厚重历史感;通过哈尔滨大剧院、哈尔滨音乐厅等演艺中心真切体会“音乐之城”的绚丽时代感。尤其要着力开发获得世界最佳建筑大奖的哈尔滨大剧院的艺术文化吸引力、传播力和影响力,使哈尔滨大剧院成为高雅艺术受众的聚集地和高端旅游群体的“打卡地”。

推广音乐游学体验游。哈尔滨音乐学院是我省唯一一所专业音乐院校,在业界具有相当知名度和美誉度。可以将哈尔滨音乐学院纳入哈尔滨音乐文化旅游总体框架,发挥其专业优势,运用其基础设施条件,面向广大青少年音乐专业学习者、爱好者,开展音乐游学活动,并将其打造为音乐文化特色游的一个支线,满足特定群体需求。

提升音乐文化旅游体验感。创作令海内外游客耳熟能详的旅游演艺作品,打造一台充分展现大美龙江生态、人文魅力,叫好又卖座的重点演艺项目。打造实景系列演出。实景演出是以真山真水为演出舞台、以文化民俗为主要内容的独特文化展示模式。哈尔滨的自然风光和城市风貌具备打造系列实景演出的条件,应充分加以利用。创建集音乐演艺观赏、音乐文化展陈、音乐参与体验、音乐艺术创作和研究、音乐艺术教育、音乐产品制作和销售等功能区于一体的主题音乐小镇,形成音乐文化的集散地。

开发音乐文化旅游衍生品。打造音乐主题旅拍线路。抓好旅拍这一文旅新业态,以中央大街——索菲亚教堂——老会堂音乐厅一线打造历史文化旅拍线路;以哈尔滨大剧院——哈尔滨音乐厅一线打造时尚文化旅拍线路;以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哈尔滨雪博会——音乐长廊大雪人一线打造冰雪文化旅拍线路。开发音乐主题文创产品。结合哈尔滨音乐文化的独特元素,创意设计一系列迷你乐器工艺品、城市音乐文化景观折纸、大雪人音乐盒等文创产品。

打造音乐文化旅游特色品牌。走与国内其他音乐节不同的差异化路线,打造哈尔滨户外雪地音乐节。主打“音乐节+冰雪游”主题,抓住年轻人这一主力消费群体,邀请国内外广受年轻人喜爱的乐手、乐队和其他演出团体加盟,为乐迷提供“寒冬中的火热”独特体验。以品牌效应反哺城市客流量。定向发布哈尔滨特色旅游路线,同步推出音乐节与景区景点套票优惠政策,设计“音乐节+旅拍”“音乐节+露营”“音乐节+演唱会”“音乐节+潮流展”等多种玩法,充分激发目标受众消费潜力,拉动吃住行游购娱等上下游产业发展。

(作者单位:哈尔滨音乐学院、黑龙江省航务事业发展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