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挂菌袋。本报记者 李健摄
□张皓 袁浩宝 本报记者 马一梅 李健
近日,龙江森工双鸭山局公司七星河源经营所木耳生产大棚内机车轰鸣,满载菌棒的运输车辆往来穿梭,30余名干部职工在木耳种植大棚内紧张有序地开展卸载菌包吊挂作业,标志着公司在该所计划实施的2025年度黑木耳产业项目全面启动。
这里正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奋力书写着双鸭山林区特色产业转型升级的新答卷。
双鸭山局公司党委按照“一场一品”战略部署要求,充分发挥林区地域和资源优势,力求把“小木耳”做成“大产业”。“这批菌包经过严挑细选,品质过硬,我们抓工期、抢进度,确保菌包入棚、打孔、吊挂环节紧密连接,力争实现零失误,为后续木耳生长打牢基础,尽最大努力达到预计营收。”七星河源经营所副所长叶震在现场说道。
优质的自然生态条件赋予了黑木耳良好的生长环境。七星河源经营所所长迟中洋向记者介绍:“我们这里生产的黑木耳凭借着原生态的品质和脆嫩的口感,与现代消费者高质量需求相吻合,这正是我们的优势所在。”
下一步,双鸭山局公司将立足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发展潜力,科学规划产业布局,持续扩大种植规模、延伸产业链条,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让黑木耳产业成为双鸭山林区的亮眼标识,为“产业富企”方针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以特色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推动林区经济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