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国内开展“老幼同养”模式的机构只有三家,分别位于武汉、南京和贵阳。武汉童心苑是三家之一,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尝试老幼同养。他们在实践中发现,这种模式有其温情的一面,同时问题重重。 照料老人和孩子不一样 以童心苑为例,这里的管理人员、保育人员等均为幼教出身,缺乏照料老年人的经验,老人与孩子在生活习惯、卫生习惯上的不同让人头疼。前几年,童心苑特意在二层加建了一层绿色的铁丝网,避免楼上老人乱扔垃圾砸到楼下的小朋友。因为以前发生过这样的事:孩子们在一楼做操,老人吃完水果随手把果皮扔下来,还有老人会往楼下吐痰。南京锁金村第一幼儿园与锁金社区老年照料中心共同承担老幼同养职责时,也有类似情况。更令人揪心的是安全问题。如果社会人员自由出入教育机构,一旦出事就是大事。 让孩子直面死亡? 童心苑的众多管理制度中,还有一个特殊条款——“离世老人的后事处理”。这条制度,院长高德明从没告诉过孩子和他们的家长。她担心家长介意、孩子害怕,以后不来幼儿园了。“老人和幼儿是最特殊的两个群体,做好其中之一都很难,兼顾就更难了。”高德明说,虽然老人去世是很正常的事,但因为老幼同养模式,她不得不首先考虑对孩子的影响。一旦处理不好,很可能会对孩子的心灵造成伤害。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院副教授王彦蓉说,国外的孩子从小就有生命教育的课程,但在中国,这部分教育是缺失的。 看上去很美 南京锁金村第一幼儿园是从2002年开始进行老幼同养,摸索中,园长陈琪遭遇了许多尴尬。有些老人的不良生活习惯,可能威胁孩子的健康;有些老人对长期进行的老幼同乐活动不感兴趣,甚至开始厌烦吵闹;孩子们日常的生活、学习,也可能影响老人的休息。2018年底,她和工作人员疏散了最后一批老人,关停了养老院。陈琪认为,老幼偶尔在一起做做游戏是可以的,但真正融合在一起经营并不现实。 “外国的老幼同养已经发展到实验治疗老人疾病的阶段了,但在中国,还在试探这两者能不能结合,连起步阶段都不算。”王彦蓉说。 需要多机构配合协调 在王彦蓉看来,武汉童心苑相对成功,也没有做到真正的老幼同养,更像是一种资源整合。它虽然让老人和孩子共享同一空间,并有一定的接触、交流,但老人和孩子在时间安排、活动配合上缺乏科学的设计。 更重要的是,想要做到真正的老幼同养,需要多部门、多机构配合协调。其中,政府支持是关键一环。王彦蓉说,在国外,养老和育儿是政府的责任,政府之外,生命教育机构、商业保险公司、医院、临终关怀机构的联动都很重要。鑫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