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迟退休,国外如何实施?

日本东京涩谷区一家药妆店内,一位老年店员正在为顾客服务。

日本: 延迟退休不搞“一刀切”

“全体员工都可以选择工作到80岁。”2020年7月,日本大型家电连锁卖场野岛公司宣布,改革公司退休制度,将约3000名员工的可选退休年龄从原来的65岁推迟至80岁。根据新规定,员工65岁以后也可以选择与公司签署返聘合同,合同每年重签,返聘身份为临时工。

在日本,像野岛公司这样大幅推迟退休年龄的公司越来越多。而这背后是日本劳动力短缺问题日趋严峻和养老金等社会保障制度难以维持。日本国立社会保障与人口问题研究所2017年的预测报告显示,2050年,日本劳动力人口(15岁至64岁)将减少为5275万,较2015年大减2400万人,65岁以上老人占比则将上升至38%,较2015年提高11个百分点。另据统计,日本通过社保制度向全民支付的养老金、医疗等社保支出连年创新高,2020年达约127万亿日元(100日元约合6元人民币),社保制度可持续性面临严峻考验。

延迟退休,是日本政府缓和上述问题的重要手段。日本政府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开始关注退休问题,并反复修改相关法律,对全社会的退休机制实施多次改革。

具体执行权和选择权下放

从其多年来的实践看,日本延迟退休改革主要有三大特点。

一是充分尊重各行业特点与个体差异,延迟退休不搞“一刀切”,政府只出台基本原则,具体执行权和选择权下放企业与个人。

返聘制成为日本用人单位的最主要选择。根据日本厚生劳动省最新统计,截至2019年,99.8%的日本企业(员工数在31人以上)都已经根据新修订法律制定符合自身条件的制度,其中77.9%的企业推出返聘制度,19.4%的企业将退休年龄推迟至65岁,2.7%的企业废除退休制度。

在实施返聘制的企业中,还有不少企业将可工作年龄延迟到70岁甚至80岁,为希望发挥余热的员工提供平台。

二是改革与时俱进。日本退休制度调整并非一次性到位,而是根据劳动人口和养老金制度可持续性等情况多次调整。早在上世纪90年代,日本就修改法律,要求用人单位“努力”为希望继续工作者的退休年龄延长至65岁。2012年,日本再次修改法律,将“努力”强化为“义务”,从法律上明确用人单位必须结合自身特点出台相应的延迟退休制度。2021年,有关法律将再次被修订,要求用人单位“努力”将希望继续工作者的退休年龄延迟到70岁。

三是出台配套的养老金制度改革等措施。日本政府还结合延长退休对养老金体系实施改革。针对政府负责的公共养老金部分,日本政府以“早领少,晚领多”为大原则,打破原本统一的养老金领取起始时间,给个人充分的选择机会。

以目前的国民基本年金为例,个人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领取年金的起始年龄,指定从满60岁到满70岁之间的任何月份为起始月。国民基本年金以满65岁为基准,提前一个月领取,每月金额就减少0.5%,相反,推迟一个月,每月金额就增加0.7%。

应保护延迟退休老人权益

在日本政府各项政策扶持下,日本老人就业率持续上升。总务省调查显示,2018年日本60岁至64岁老人就业率为56.8%,较2002年的37.7%大幅增加。

一些拥有专业知识和管理经验的老人在原有岗位上继续发挥余热,确实有助于缓和劳动力短缺问题。

但同时也应该看到,日本人老而不退,很大程度上还是受生计所迫。

受养老金改革影响,如果从60岁起领养老金,所获收入很难维持基本生活,这就促使不少人延迟退休。

返聘员工待遇不佳问题也备受诟病。由于大多数企业实施返聘制,很多老员工60岁以后沦为临时工,合同每年一签,随时可能被企业辞退,有调查显示员工返聘后收入较60岁以前减少30%至70%。有不少人呼吁应该保护延迟退休老人的权益。

德国: 以月为单位“渐进式”延迟退休

老龄化是德国人口结构变化的突出特点,也是德国经济社会面临的严峻挑战。德国联邦统计局的数据显示,1991年至2019年,德国65岁以上人口数量从1200万增至1800万,占总人口的比例从15%升至22%。

为应对人口老龄化,2007年德国联邦议会通过相关方案,规定从2012年开始“渐进式”提高法定退休年龄,以月为单位逐年递增,从65岁提高至67岁,不分性别。其中,2012年至2023年,退休年龄每年延长一个月;2024年至2029年,每年延长两个月。这意味着1964年以后出生的德国人需满67岁才能领取养老金。

德国联邦政府指出,德国的退休及养老金制度与奥地利、法国、比利时、卢森堡等欧洲国家相似,属于“俾斯麦模式”,其运作方式类似保险计划,需要雇主和雇员共同缴纳养老保险。这是维系养老机制运行的资金来源,因此养老金的缴纳数量至关重要。

德国联邦政府认为,由于人口结构的变化、人均预期寿命上升,德国人退休后的平均生活年份增加,为了使养老资金可持续,将领取养老金的年龄从65岁提高至67岁是“重要而必要的一步”。

现年37岁的马蒂亚斯·凯伯是德国一家知名汽车媒体编辑。在他看来,延迟退休是一件“非常自然、现实的事”。凯伯对《参考消息》记者说,德国的人均预期寿命已超过80岁,意味着德国人平均退休后的生活时间也在延长。

“我的父母已经退休,他们属于婴儿潮一代,这一代中的许多人正进入退休阶段,意味着越来越多的人将在退休后享有越来越长的时间,因此必须有人为此提供资金。”凯伯说,这基本就是社会现实,但希望能找到更多元的方式为德国的社会养老体系融资。

凯伯还告诉记者,尽管德国政府将法定退休年龄提高至67岁,但如果个人愿意少领养老金,仍可选择提前退休,政策的灵活度依然存在。

对他个人而言,凯伯不认为延迟退休会给自己增加负担。他说:“虽然我还得再工作30年,但我从事着一份我真正热爱的工作,我也不认为自己未来希望彻底退休。”

瑞典: 灵活养老金制度鼓励老有所为

瑞典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逐年延长,已经成为“超老龄社会”,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挑战逐年加重。面对现在和未来都不得不解决的难题,瑞典分步延迟退休年龄,制定了灵活的养老金发放机制,鼓励老年人老有所为,继续为社会创造财富。

瑞典中央统计局2020年9月公布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瑞典男性平均预期寿命已达到81岁,女性的预期寿命则将近85岁。数据还显示,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男性寿命的延长逐年增加,两性平均寿命差距从当年的6.1岁已缩小到现在的3.4岁。

近年来,瑞典一直在不断调整人们的退休年龄。最近一次延迟退休年龄是从2020年1月1日起生效的。据瑞典国家养老金管理局介绍,瑞典持续延迟退休年龄是基于人们不断延长的寿命,何时可以领取全民养老金、养老住房补贴等,都是根据全民平均寿命的增加而做出的相应调整,以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

新政策执行后,瑞典人的最早退休年龄从原先的61岁推迟到62岁,退休后可以领取全民养老金。与此同时,瑞典相关部门还制定了“2020延迟退休年龄6年计划”,预计到2026年,可以正式开始领取全民养老金的年龄将被提升至64岁,而职业养老金的领取则必须年满67岁。另外,新的延迟退休政策不仅规定了退休的最低年龄,也对能工作的最高年限做出了相应提升。从2020年开始,人们有权一直工作到年满68岁,到2023年,这一年龄上限将升至69岁。

斯德哥尔摩大学人口学系主任安德松在接受《参考消息》记者采访时表示,人口老龄化是一个普遍问题,人们的寿命变得越来越长,这需要在养老金制度方面具有灵活性,比如实行“部分或整取”灵活机制。据瑞典养老金管理局介绍,工作年限越久,所得养老金数额越多。超过了最低退休年龄后,老人们可以选择在继续全职或部分时间工作的同时支取全额或者部分全民养老金,灵活的养老金制度为延迟退休提供了经济保障。

但安德松指出,一些低收入老人的健康状况很差,他们不能长期工作,必须提前退休。如果退休金是基于工作年限和收入,那么他们获得的退休金将大大低于高收入和延长工作年限的人。虽然这取决于退休金制度的组织方式,但它会导致新的不平等现象,如何为这类老人制定更合理的养老金制度是值得关注的问题。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