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志华
新闻事件:近日,国家卫健委、国家发改委等8部委联合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康复医疗工作发展的意见》,要求到2022年,每10万人口康复医师达到6人、超过300万人的地级市至少设置1所二级及以上康复医院。
一例儿童斜视,或许被诊断为需要手术,或许可以通过眼部肌肉的康复训练纠正回来;一例习惯性脱臼,或许会被诊断为需要手术,或许可以通过韧带的康复训练改善;一例中风患者,在进行溶栓或手术之后,无缝衔接的康复极有可能让他行走如初……从这些事例当中,可以看出康复的重要性。然而,由于康复长期受到冷遇,导致康复医院、康复科室、康复医师均少之又少,大幅增加康复机构和人才的数量,是做好康复医疗工作的基础。
一个敏锐的投资者应该看到,预防、诊疗、康复,这三者不可缺其一,为“康复”正名,大力促进康复医疗发展,是大势所趋,当前有很多公立医疗机构已开始提前布局,但恰恰是在康复方面更能发挥所长的民营医疗机构和民间资本,反而显得后知后觉。因此,大步迈进康复医疗领域,理应成为更多民营医疗机构和民间资本的战略选择。
一个敏锐的人,同样能够预见由此带来的一些变化。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剧,康复的重要性将日益得到凸显,将来老年人所需要的医疗服务,或将以康复医疗为主,将来的“医养结合”,则可能主要以“康养结合”的形式呈现。个人只有看得清趋势、能理解康复的重要性,方能更好地寻求、选择、享受康复服务。
为“康复”正名、大力促进康复医疗发展,关系到每个人的切身利益。强化康复医疗宣传,争取更多民众的理解和参与,康复医疗发展方能尽快步入快车道,并带动整个医疗水平大幅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