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我不太喜欢跟子女住,生活习惯不同,容易吵架拌嘴,影响感情。养老社区这个距离,刚刚好。”住在城市一大型养老社区的王女士对她的晚年生活很满意。
如王女士这般“想得开”的长辈越来越多了。为了不拖累工作繁忙的儿女,为了享受更好的医疗条件,为了专注自己的业余爱好,越来越多的老年人选择在养老社区开始新生活。
险企打造高品质养老社区
据民政部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共有养老机构床位483.1万张,平均每千名老人的养老床位仅为25.3 张。在此背景下,政府鼓励引入社会资本和专业管理服务机构,保险公司也牢牢抓住经济相对发达地区人群对高品质适老住宅的需求,打造了一站式持续照料养老社区。此类社区可为长辈提供包括从独立生活、辅助生活、专业护理甚至临终关怀等多层次服务。退休之后的颐养生活,全都能在一个社区中实现,为长辈省去了不少麻烦。
城郊养老社区日益成熟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意境不应仅存于古人的诗句里。目前已有险企将养老社区部分布局在城市郊区。为了及时应对老年人日常生活中跌倒等意外情况,养老社区中往往会配备医院或医务室,部分社区还会与周边医院设置绿色就医转诊通道,保障居民对复杂疾病的医疗需求。但据测算,前往一线城市城郊养老社区的单程时间约为一小时车程,二线城市则需30分钟到40分钟车程。儿女探望父母,需专程抽出半天甚至一天时间,除非父母生日、传统节假日,想要频繁探望父母难免力不从心。
城心养老渐成趋势
随着城郊养老社区的不断发展,老年人的另一需求也得到挖掘:他们不愿意离开熟悉的生活圈,也不愿意距离子女和每天都在成长的孙辈太遥远。
可否在长辈熟悉的城市街道中开辟一隅?让他们既可享有独立生活空间,又能时常回到居住了大半辈子的生活圈,也便于亲友每日探望和陪伴。于是,建在城市中心的养老社区应运而生,这类养老机构大多通过改造酒店、写字楼等老旧物业而来。
相较城郊的大型社区,市区的养老社区品质并未降低,只是规模上略小一些。
中国人的情感表达向来含蓄内敛,父母不愿因身体欠佳耽误儿女工作,而儿女对辛勤抚养自己成人的父母满怀感激和敬爱,却不知如何表达和回馈。本以为住在一起可以互相照顾,现实却是不同生活习惯常常把对彼此的关心变成争吵的导火索。儿女与父母相处的模式既不能太远也不能太近。选择大空间还是城中间,或许答案关键还是在距离。
金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