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期间,北京市委社会工委市民政局将在全市范围内广泛开展“银龄伙伴”为老志愿服务关爱行动,用规范的志愿服务,为老年人幸福晚年生活“赋能”。
高龄独居老人享“专场”演出
日前,朝阳区嘉铭之光志愿服务队联合辖区相关单位共同组织了七一文艺慰问演出,为辖区十余位高龄、独居、空巢老人带来欢乐。嘉铭之光志愿服务队成立于2012年,现在服务队有124位为老服务志愿者。市委社会工委市民政局社会工作队伍建设处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开展“银龄伙伴”关爱行动的重点是以关爱社区高龄独居、失能等需要帮助的老年人为主要内容,推动为老志愿服务向百姓身边延伸,助力构建守望相助的邻里关系。
义工团汇集社会力量
参加“银龄伙伴”关爱行动,对于低龄老年志愿者来说算是志愿养老的一种形式。当低龄老人参与志愿服务帮助高龄老人时,自己也能获得身心健康、交到更多朋友、学习更多生活技能,从而得到互相关爱,也有助于形成和谐的邻里关系。“社区老人们经常见面,可以更好地了解彼此的需求,以此精准提供帮扶。”北京市老年志愿者协会秘书长马乃篪说,这样的低龄老人作为“银龄伙伴”还有个重要的优势,就是距离近。让老人遇到突发情况时,能够得到“近邻”的帮助。
2017年7月成立、主要活跃在丰台区长辛店的“尊老爱幼义工团”,就是一支有170名以低龄老年人为主的志愿者草根团队,这个平均年龄60岁的志愿服务团队,汇聚了不同年龄段、来自各地的热心志愿者。持之以恒的服务吸引了年轻人的加入,大家各尽所能用不同的方式,为老年人提供服务,努力成为“银龄伙伴”。
充实生活 服务他人
“我一辈子种地,入住养老院以后也想着种点地,丰富生活。”这是住在密云区溪翁庄镇社会福利中心王先生的心愿。在他带领下,几位入住老人一同参与小菜园的打理工作,浇水除草一样不差。老人们的劳动成果经过厨房加工,成了福利院每一位老人口中的美味。
“其实社工做这些事会更轻松,但要鼓励老人自立。如果有了成果,老人还能分享给别人,这种价值感对他们来说特别重要。”福利中心负责人说,养老机构用专业的工作方法,分析老人的需求,创造条件满足老人的心愿,这本身就是“银龄伙伴”关爱行动关爱老年人的一种体现。
闻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