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城进入深度老龄化,深圳最年轻——

35个重点城市老龄化大数据

尽管老龄化不断加深是普遍现象,但中国城市正面临不同的人口“老去”格局。

统计数据显示,已经有356个城市(包括直辖市)发布了第七次人口普查涉及人口年龄结构的数据。其中,最“年轻”的城市一共有20个,这些城市60岁以上的人口占比不超过10%。其中,深圳以5.36%的60岁以上老年人口比例,成为全国最年轻的城市。东莞紧随其后,60岁以上老年人口也仅有5.47%。

与之相对应的是,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比超过25%的城市达到35个。其中,抚顺、南通的60岁以上老年人口比例超过30%。率先“老去”的背后,是人口尤其是青年人口的流出,受到全国和省内其他城市的人口“虹吸”。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老去”的城市,并非由于当地的经济水平偏低,更多是由于其产业结构相对难以吸引和留住年轻人,无法提供相对周边城市更有竞争力的就业岗位。

而老年人口占比偏高,意味着一地的抚养比压力偏高,老年健康服务供给压力增加,经济发展活力相对不足。这些城市需要提前做好准备:一方面在城市的公共服务上有意识向老龄化社会倾斜,另一方面也需要调整自身的产业发展路径,进行产业更新,以尝试提供给年轻人更多工作机会来吸引人口流入。

哪些城市人口结构更年轻?

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中国城市人口年龄结构的差别巨大,有的城市已经“垂垂老矣”,但有的城市却“正青春”。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2.64亿,占18.7%;65岁及以上人口1.9亿,占13.5%。356个公布了数据的城市中,人口结构最“年轻”的城市,60岁以上的人口占比尚不超过10%,以深圳、东莞为代表。如果把范围放宽,60岁以上的人口占比不超过15%的城市则一共有72个,它们都是中国年轻人口城市的代表,人口老龄化程度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有三类城市成为年轻人口结构城市的代表,首先是人口大量流入城市。作为全国人口最年轻的城市,深圳过去10年吸收了大量全国其他地区的人口,人口增量接近70%,这一增速不仅在一线城市排名首位,在人口第一大省广东也排名第一。

第二类城市是省会城市,海口、郑州、拉萨、贵阳、昆明、银川、南宁等省会(首府)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比均不超过15%。在这背后,是当地人口首位度在本省区的提升。以广西南宁为例,2010年,南宁的人口在广西全区总人口的占比为14.48%,这一数据到2020年已经达到17.44%。与此同时,广西第二大和第三大GDP城市柳州和桂林的人口占比却出现下降。

第三类城市是设市时间较短的城市,以三沙市为代表,这些城市共同构成了我国城市的人口“青年军”。

人口更为年轻的城市,意味着可以享受更长期的人口红利。比如,厦门的65岁以上人口占比为6.17%,14岁及以下人口占比17.16%,这意味着该市76.67%的人口为15岁~64岁的劳动年龄人口,总体抚养比仅为30.4%(抚养比的计算以非劳动年龄人口除以劳动年龄人口,即一位劳动年龄人口需要负担的非劳动年龄人口数量,一般以达到50%为人口红利消失的临界点)。

哪些城市老龄化程度更严重?

与之相对应的是,许多城市更快地“老去”。数据显示,138个城市60岁以上人口占比超过20%,超过全国平均的老龄化程度。其中,有35个城市60岁以上人口占比超过25%。

有很多老龄化程度偏重的城市为资源枯竭型城市,还有一些城市则处于老龄化偏高的省份,同时较容易被周边大城市“虹吸”。

辽宁抚顺就是一个代表。抚顺曾经是“煤都”,如今面临煤炭资源枯竭和产业转型等问题。加上紧挨着省会沈阳,许多抚顺的人口流入沈阳市,“虹吸”效应明显。数据显示,抚顺近10年来人口“缩水”达到19%。

和抚顺类似的城市并不少,比如辽宁阜新市、吉林辽源市、黑龙江伊春市都在全国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名单上,它们的老龄化程度也很高。

值得注意的是,人口结构老龄化较为严重的城市,与其所在省区的老龄化程度是密切相关的,在这背后又与该省份是否更早进行城镇化密切相关。一些省份比如东北三省、江苏、山东等,由于较早推进城镇化,因此生育率相较全国下降的时间点更早,人口自然增长率偏低,这也造成这些省份60岁以上人口占比均超过20%。

城市老去怎么办?

一个有意思的情况是,并不是城市的人均GDP和可支配收入在全国偏高,就一定能够留住年轻人。对年轻人来说,合适的就业机会或许比纸面上的收入更为重要。

以江苏省南通市为例,2020年,南通市全年地区生产总值10036.3亿元,进入GDP“万亿俱乐部”。与此同时,南通的人均GDP达到12.99万元,在全国城市中排名靠前。

是什么造成了南通的老龄化程度如此之高?

首先有历史原因。根据南通市民政局的解读,南通1982年就进入人口老龄化阶段,成为全国、江苏省最早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人口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地区之一。

老龄化的一个影响是,南通的自然人口增长率长期保持负数。根据南通的统计年鉴,自2002年以来,到2019年,南通已经连续18年自然人口增长率为负,且人口负增长不断加深。

另一个因素是,南通的支柱产业中,以船舶制造、建筑、纺织等传统行业为主。而一些普遍收入较高,受到青年人青睐的行业,比如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等,就业人口却明显偏低。

这使南通很难与临近的上海、杭州,乃至省内的南京、苏州等来竞争人口,反而被这些地方“虹吸”。根据统计年鉴的数据,从1998年开始,南通的户籍人口数量就以缓慢但不可阻挡之势下跌,2019年为761.17万人,较1998年的786.90万人有所“缩水”。

一个城市“老去”,会产生很多影响。曾有专家研究过房地产与老龄化的关系,发现两者之间非常密切。这也非常容易理解,因为老年人口一般缺乏购房的需求。

而在房地产之外,老年人口占比较高也会影响当地的消费、经济活力,同时导致对于医疗和养老资源的需求增加。

在很多老龄化严重的城市,其在推广医养结合的方面非常积极。今年5月份,60岁以上人口占比达到25.68%的烟台市公布的数据显示,近5年来,当地创建了11个省级医养结合示范先行县(市、区)、31个省级医养结合示范镇(街)、2个省级健康旅游示范基地、7个省级医养结合示范单位。

一些人口老龄化较高的城市,还提出运用科技来应对。比如,60岁以上人口达到23.38%,在所有一线城市中“最老”的上海,6月印发的《上海市老龄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推动科技创新,着力强化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科技支撑。

另外,还有一些城市则积极进行产业转型……

然而,必须承认,在全国老龄化快速发展的当下,已经步入深度老龄化的城市,希望通过发展产业改善经济发展,吸引更多年轻人口进入,难度已非常大。未来,也将有越来越多城市步入深度老龄化,如何应对?考验着各个城市的治理能力与智慧。廿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