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能力评估升级为“国标”

养老服务质量将更加优化

近日,《老年人能力评估规范》(以下简称《规范》)国家标准出台,将老年人能力评估领域的标准层级由行标上升为国标,为全国养老服务等相关行业提供了更加科学、统一、权威的评估工具,也为科学划分老年人能力等级、推进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优化养老服务供给、规范养老服务机构运营等提供了基本依据。

养老供需对接服务提质的重要依据

老年人能力评估是专业人员依据相关标准,对老年人个体的自理能力、基础运动能力、精神状态、感知觉与社会参与等进行的分析评价工作。

据民政部社会福利中心主任、全国社会福利服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甄炳亮介绍,“当前,老年人选择养老模式更多是从自身健康、家庭环境、经济条件等角度主观抉择,缺乏科学、客观的选择依据,也造成养老服务资源的浪费。”甄炳亮表示,专业评估能有效助推实现供需对接,提高养老服务资源利用效能。

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形势要求

据了解,《规范》共分6个部分,主要包括评估指标与评分、组织实施、评估结果以及3个附录。标准的主要评估指标包括4个一级指标、26个二级指标。条目加和计分,得分越高,说明能力水平越好。标准将老年人能力分为能力完好、能力轻度受损(轻度失能)、能力中度受损(中度失能)、能力重度受损(重度失能)、能力完全丧失(完全失能)5个等级。

民政部社会福利中心标准化服务部主任雷洋介绍,此次《规范》制订中,重点查找不适应当前养老服务对老年人能力评估和等级划分方面存在的问题,兼顾高龄、失能等重点人群的情况,更加关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下对老年人能力等级划分精细化的需求,修订标准评估工具,形成最后国标的内容。

切实提升老年人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老年人能力评估在养老服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于老年人及其家庭来说,能力评估有助于老年人了解自身状况,更加合理地安排晚年生活,切实提升老年人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对养老服务提供方来说,便于其制订个性化的照护服务方案,有效防范服务风险;对于政府有关部门来说,通过开展评估,能促进养老服务供需对接,提高政策措施的精准度。

近年来,在民政部的推动下,各地民政部门加强同卫健、医保、残联等部门合作,因地制宜推进评估工作开展,取得积极进展。北京、上海、浙江、山东等地制定了实施办法或地方标准,细化评估要求,强化部门联动和结果共享,成为养老服务工作的重要依据。马丽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