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星
新闻事件:只需花费数千元,就能收到一张证书成为“优秀人民艺术家”“国宝级大师”“中国当代艺术名家”……在艺术圈,滥造荣誉称号的乱象依旧存在。据媒体报道,一条买卖荣誉头衔的利益链逐渐显现。一些社会机构开展收费评比活动,不看实际艺术水平,只看出价高低,只要价码到位,立即颁发“证书”。有的不需要参加评比,只要提供身份证复印件和作品照片,就能戴上艺术界的“高帽”。
买来的荣誉头衔,原本没有任何含金量,却仍有人趋之若鹜。购买者中,有的只是满足本人的虚荣心,有的则是拿买来的荣誉头衔去招摇撞骗。而这背后是社会还存在的“头衔崇拜”以及人才评价“头衔化”。
治理滥造荣誉称号乱象,一方面要清理各色机构贩卖荣誉头衔的非法经营行为,另一方面则要提高公众对荣誉头衔的识别能力,不要被他人的头衔迷惑、用头衔识人,而要关注人才的真才实学。荣誉头衔满天飞,与人才评价“头衔化”的学术歪风有关。
正如大家所见,有的自媒体博主在介绍自己时,附有一长串头衔,这些头衔真真假假,鲜有人会去核实,却可以“唬住一些人”。
需要指出的是,贩卖虚假的荣誉头衔,不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的市场行为那么简单,而是非法行为。应该将这类行为纳入“制假贩假”范围加以治理。从本质上说,提供荣誉头衔证书的机构,开展的是虚假评比,售卖的是假证书,这扰乱正常的评价、认定活动。而购买虚假头衔证书的个人,也属于“知假买假”,用购买的证书标榜自己,不但涉嫌学术不端、不诚信,还涉嫌以虚假头衔进行欺诈。
最近,社交媒体上,涌现出众多在联合国总部“开会”的网红博主。有知情人士透露,网红口中的“去联合国开会”,实际上可以通过有偿方式进入。这么多网红晒在联合国“开会”,就是想打造自己的“精英人设”来博取关注。有偿进入联合国参观,都会被利用来打造自己的“人设”,可见为炫耀自己已经无所不用其极。在这种舆论生态下,花钱购买一个“高大上”的荣誉头衔打造自己的“大师人设”,也就不奇怪了。
假的不会变为真的。但虚假荣誉头衔满天飞,其对学术环境、艺术环境的影响不可低估。一方面,这会误导一些年轻人追名逐利,以非法手段去获得虚假头衔,打造虚假人设;另一方面,会对真正的荣誉头衔构成伤害,“假大师”会影响公众对真正的大师、艺术家、科学家的评价。因此,对于虚假荣誉头衔泛滥的乱象,要引起高度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