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萌
新闻事件:近日,有机构调查发现,许多网友在社交平台上的“网瘾老人”话题中认领起“同款爸妈”:有的沉迷“赚金币”,上网8小时赚回2元钱;有的茶饭不思,刷短视频、看微短剧、听小说直至深夜;还有的不信儿女信主播,跟风下单各种劣质保健品。
老年人变成“网瘾老人”,个中原因可谓复杂多样,但无论何种原因,都要在积极帮助老年人构建一个干净网络环境的同时,多形式帮助“网瘾老人”戒除网瘾。
对此,一方面,相关职能部门要进一步完善有关法律规范,加强监管,推动行业自律,切实斩断灰色链条。同时,要持续加大防诈知识的普及宣传,把一些典型性代表性的案件公布出来、讲解清楚,帮助中老年人了解形式多样的变化与陷阱,为其披上铠甲,主动拒绝网络风险。网络平台也可以顺应实名信息的规范制度,参照青少年防沉迷的模式为中老年人开辟新的防范措施。另一方面,社区、街道等社会力量不妨多组织一些有益的线下活动,充分让网瘾老人走出来、玩起来,让他们还原社会,推动有益的社交活动替代网络归属感,摆脱该群体日渐上升的孤独感。
网络数字化时代,我们既要能帮助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也要能帮助他们跳出“数字沉迷”,远离“数字陷阱”。唯如此,才能真正让老年人享受到数字时代带来的便利,让他们得到更多善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