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科学”流言榜发布,一起来看看。
“可降解塑料”随便丢掉就能自然降解?
真相:所谓“可降解塑料”的降解条件非常苛刻。而且即使可降解塑料开始分解,也不一定能彻底消失,反而可能变成更小的微塑料。从源头减少塑料使用、提高重复使用、妥善回收再利用,或许是应对塑料污染的更佳做法。
骨质疏松症患者应该尽量少活动,防止骨折?
真相:骨质疏松是随着年龄增长,因多种代谢因素,如微量元素摄入减少等引发的增龄性疾病。针对骨质疏松,除了药物补充,还需改善生活方式。适当运动是“增肌强骨”的方法之一,有大量证据表明,运动对肌肉和骨骼的代谢具有促进作用。
发热后多捂汗好得快?
真相:捂汗退热是不提倡的。如果通过捂汗增加体温,可能使体温过高,进一步加剧身体的负担,甚至引发高热。另外,当体温升高时,身体需要通过散热来恢复正常温度。捂汗可能会限制散热效果,反而阻碍身体自然调节体温的过程。同时,出汗太多,还可能引发脱水。
手机NFC功能已成骗子提款机,碰一下钱就没了?
真相:这种说法不正确。NFC一般只能在20厘米甚至更短的范围内进行数据交换,因此它有了天然的安全性。现在去商场使用银行卡或者绑定了银行卡的手机,可能会发现商家不再需要和过去一样“刷”卡了,而是直接把收银设备靠近你的银行卡或手机,就可以读取信息进行交易了。此外,还可以直接利用NFC功能刷公交卡。
现在很多线下店铺里出现了具有“碰一下”支付功能的设备。申请这类收款设备是需要商家身份认证的,“碰一下”功能也必须在手机解锁状态下才能开启,所以并不会出现手机装在口袋里就被别人“碰走”了钱的情况。
钱被盗刷的关键不是手机有了NFC功能,而是轻易相信陌生人的话,并且下载来路不明的软件,甚至允许陌生人直接操纵自己的手机。所以,与其担心“NFC盗刷”,不如增强防骗意识,不要下载莫名软件才是关键。李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