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着破衣烂衫的残疾果农卖水果为重病儿子筹钱;中年女果农向收购商下跪,乞求收购“滞销”芒果……这些场景来自四川省乐山市公安局沙湾区分局破获的一起“卖惨”摆拍案件。
一段时间以来,各地对网络“卖惨”营销乱象进行了集中整治,但虚假助农视频依然不时出现。
悲情戏码频上演
在某短视频平台,名为“XX哥助农在行动”的账号频繁发布多条农村背景的视频,每条视频都挂上了水果销售链接。这引起了乐山市公安局网安支队的注意。
“这些视频摆拍痕迹明显,情节和现实脱节,还有不少穿帮细节。”乐山市公安局网安支队副队长龚懿说。比如,同一名“演员”在不同视频里扮演不同角色。更离谱的是,同一件脏破不堪的T恤,先后穿在不同果农身上。
该博主在大量视频中声称,售卖的芒果是自家果园种植、车厘子为当地现摘。经调查,其销售的水果实际来源为网络平台商家,与助农毫无关系。
从剧本策划到流量变现
民警侦办时发现,该带货博主的背后是一个以先某为首的多人团队,已形成较为完整的畸形产业链。其中,前端负责编造剧本、虚构场景,中端负责摆拍视频、直播“卖惨”,末端负责销售水果、流量变现。
先某在多个短视频平台注册多个账号,组织多人前往多地,按照剧本摆拍“卖惨”视频,制造“自产自销”的假象,打造“助农解困”“良心商家”等虚假人设,进行引流和直播带货。在2023年1月至2024年3月期间,先某的短视频账号共发布(含已删除)虚假信息7326个,销售总额达4415874.5元。
多方联手合力整治
业内人士认为,剧本摆拍谣言本质是“流量黑产”,其危害远超普通谣言,治理需多方联手,形成合力。短视频平台应提升技术手段,建立大数据模型,加强对“贫困”“助农”等关键词的审核力度,健全用户举报机制,与公安机关加强协作。
民警提醒,观看直播带货时,不要轻易被“卖惨”等噱头迷惑,遇到可疑直播,及时向平台和公安机关举报,共同营造健康的网络直播环境。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