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士仪
新闻事件:近日,全国政协委员郁瑞芬表示,其注意到许多街道统一了背景色调与招牌,显得死板。她建议,取消强制统一招牌政策,允许商户在安全规范前提下自主设计,保留城市烟火气。“各个品牌和店铺都有自己的调性,应该让它们鲜活起来。”同时,建立商户、居民、政府共商机制,平衡管理规范与特色。
店铺招牌的千篇一律,牺牲了城市的多元性与独特魅力,这是毋庸置疑的。因此,“允许商户在安全规范前提下自主设计”,可以丰富城市视觉景观,提升城市的独特魅力,进而保留城市烟火气。
事实上,除了“保留城市烟火气”的功能外,在舆论场上,不少人甚至认为,一地有无统一招牌的行为,其实也可以反映当地的营商环境是否优良。毕竟,统一的招牌无法使品牌向消费者精准传达自身风格,从而可能抑制相应品牌的活力与商业竞争力。
比如,有的连锁性质的消费类网红品牌,有着属于自身的招牌设计风格,或者本身就是靠独特的设计风格取胜,如果统一成“白底黑字”,辨识度的急剧下降难免影响其日常经营。可见,几张小小的招牌,能够对商户和城市带来多大的影响。
从另一个角度去看,把店铺招牌的“设计自由”还给商家本身,让其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自由进行色彩搭配、版式设计,其实也是一种“微创新”。
日常的城市管理中,正是因为有了这种“微创新”,才使社会公众更加松弛、也更加有活力。如此,久而久之,便会形成一种以创新为基础性的社会氛围。试想,当这种“微创新”的氛围成为一个社会的组成基础之时,自然就有机会聚沙成塔,进而带来更大程度的创新。
本质上,地方政府不搞店铺招牌统一的政策,其实是在对城市管理的细枝末节解绑。就此去看,各地不妨借政协委员提出相应建议的时机,重新检视本地的相关政策,把对店铺招牌设计的选择权最大可能还给商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