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委员话履职|全国两会前 代表委员们都在忙什么?

2月21日,江苏苏州,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太仓鑫海港口开发有限公司件杂货操作部门机班大班长褚锋在太仓港码头前沿向一线工人调研了解生活工作中所遇到的困难。

2024年6月29日,川渝部分全国人大代表在四川遂宁调研。

2月27日,北京气温攀升至17℃。全国人大代表张临山在北京参加完一场关于尘肺病的研讨会后,又在自己的履职日志上记下新的一笔。

上次记录是在一周前。那时,山西省人大常委会组织连同张临山在内的部分代表开展全国两会前的最后一次集中视察。而在视察前一天,张临山还陪同另一位代表前往山西医科大学,听取师生对制定学校安全法的建议。

自2024年12月底,各个部门以及代表、委员们便已进入“两会时间”。步入2025年后,张临山的履职日志更新得更为频繁,几乎成了日记。

围绕全国两会的召开,有哪些工作在紧锣密鼓地推进?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们,会前在忙些什么?

最后一次集中视察和调研

两会召开前,几乎每个省份都会组织在当地的全国人大代表进行集中视察或调研。

近两个月内,已有14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组织了代表视察。其中,多地人大常委会明确表示,此举是“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统一部署”。

2025年2月9日至11日,山东省人大常委会组织41名代表集中视察,包括1名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和两名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视察内容涵盖制造业、农业,如新材料产业园、蔬菜标准化生产示范园,也涉及法治领域,如山东省内地方法庭、未成年人检察服务中心。

全国人大代表冯远在2025年2月17日参加了四川省的视察活动。让她印象最深的,是成渝中线高铁蜀安隧道工程现场。“现在的掘进机好先进,直径就有14米。以前开隧道尘土飞扬,危险重重,现在走进工地,里面干干净净。”冯远说。

与集中视察类似,调研也是代表在闭会期间了解国家机关工作情况的重要方式。全国人大常委会代表资格审查委员会办公室原主任李伯钧曾撰文指出,相较于视察,调研内容更专一、目的更明确,参与人员的选择也更具针对性。

以2024年山西省人大常委会组织的专题调研为例,张临山至少参加了5次。他介绍,调研分为“大调研”和“小调研”两类:小调研规模较小,主要围绕山西本地事务展开;而大调研参与人数多,时间长,是每年“固定动作”,上、下半年各一次,主题与全国性议题相关。例如2024年9月,他们就社会保险法实施情况在山西开展专题调研。

在全国两会召开前一个月,不仅是省级人大常委会,市一级人大常委会也会组织这类活动。

以2023年为例,全国两会前,江苏无锡曾组织在锡全国人大代表围绕科技创新等议题开展集中调研。而在2025年2月22日至23日,贵州安顺的三名全国人大代表则走进当地法院和检察院调研,两院一把手均参与其中。

多位人大代表表示,参与集中视察和调研不仅是履职的一部分,也增加了他们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了解。而地方政府也希望借此机会,通过代表为地方“争取国家层面的帮助支持”。

在安顺的集中调研上,就有类似表述。据《安顺日报》报道,代表们表示“将把对省市经济社会发展有价值且切实可行的建议提案带到全国两会,更好助力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两高”的座谈会

在全国两会期间,审议政府工作报告及“两高”工作报告是固定议程。

从2024年底开始,“两高”相继邀请部分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在北京参加座谈会,为两会预热。

2024年12月30日,最高法召开座谈会,征求部分代表委员对《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征求意见稿)》及司法审判工作的意见建议。据《人民法院报》报道,17名代表委员共提出45项建议,其中包括“严厉打击部分自媒体对民营企业家的污蔑行为”“加大上级法院对下监督指导力度,提升整体审判质效”等。

2025年1月,最高检先后组织三场专场座谈会,分别听取专家学者、代表委员、社会各界人士及党外人士对《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征求意见稿)》的意见。在1月20日的座谈会上,有参会人士建议“加强对专门教育相关法律问题的研究,推动专门学校建设,强化未成年人犯罪预防和治理”。

过去,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各个表决事项中,“两高”工作报告的赞成率长期低于政府工作报告及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处于赞成率洼地。2006年至2014年年间,“两高”报告的赞成率从未超过85%。

此后,“两高”开始由领导带队,频繁前往地方召开座谈会,在全国人大代表面前露面。

到了2015年12月,最高检制定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检察机关与全国人大代表联络工作的意见》,要求进一步完善代表联络制度。根据《检察日报》的消息,2013年到2017年期间,最高检每位院领导、检委会专职委员确定3名以上全国人大代表作为直接联系对象,每个内设机构确定1至2个省级代表团进行直接联系。每年年中和年底,最高检均下发通知,要求各地检察院开展集中走访代表活动。

2017年后,两高报告赞成率均在90%以上,且持续上升。到了2024年,最高法工作报告和最高检工作报告的赞成率均创下历史新高。

除了“两高”,2025年1月底至2月间,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等部门也陆续邀请部分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座谈交流,汇报上一年度工作成果。

“当一个真代表”

即便临近全国两会,代表委员们在履职的同时,也要兼顾本职工作。

2月26日上午10点,全国人大代表、广西崇左高级中学副校长黄花春还在给学生上课。次日中午,全国人大代表、辽宁省邮政公司大连市分公司中山区邮政局胜利桥投递部投递员赵明枝刚完成上午的投递工作。而冯远的本职工作是中建西南院总工程师,天天加班,2024年两会期间甚至“晚上还要进行技术工作”。

日常工作中,代表们就能发现不少问题。赵明枝说:“因为我是一名基层投递员,在一线工作,每天都在接触不同的老百姓。其实我每一天都是履职,我的投递路就是履职路。”她发现,末端投递进门难,“快递员、外卖员有时进大厦进小区,就会被保安拒之门外”。

身为医生的陈玮认为,从治病救人、日常交流到各类会议……每一个场合都是调研的过程。她会将日常发现的问题记录在专门的文档中,并提前规划未来几年的建议。她在急诊ICU工作时发现,很多病人都是现场抢救不及时错过“黄金5分钟”,随后在2017年,陈玮发起并组建了“天使急救志愿者团队”,2018年当选人大代表后,撰写了全民急救普及的建议。

在全国两会召开前,一些社会组织与学术团体也以研讨会的形式,组织代表委员就某一议题交流。在这类研讨会上,组织方甚至会动员代表委员们递交相关的建议提案,公益组织“大爱清尘”也是个中典型。

2014年,全国政协委员、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会委员严慧英首次了解大爱清尘公益组织。当年两会期间,妇女代表委员放半天假,趁此机会,王克勤带着严慧英等6名代表委员到北京房山区良乡医院看望尘肺病患者。此后,他们有了共同的想法和行动,在任期内持续为尘肺病农民群体呼吁。

如今,严慧英和当年妇联界别的朋友们已经不再是委员,但仍保持关注和支持,“我昨天还在问谁认识新委员呢,因为大爱清尘他们今年有提案了。”严慧英说。

张临山亦是关注尘肺病农民工群体的一员。他表态说,“在我任期内,我就逮住这一个事、为这个群体发声,看看能不能从国家层面争取更多政策或资金的帮助”。

某种程度上,他是受到了老代表委员们的影响。2023年,他第一次当选全国人大代表。在北京参加全国人大代表培训班时,有一个新老代表交流环节,大家挨个发言讲自己的履职故事。

他记得,湖南的一位老代表听完大家发言后说:“刚才有几位代表发言用词不规范,不是‘听取报告’,是‘审议报告’。它是政府,你是代表人民去审议打分,要正确认识人大代表这个政治职务,不能把自己放低了,要对得起代表两个字。”而老代表们亦在能力范围之内,尽力反映某一个群体的真实呼声。

他的话让张临山醍醐灌顶,“就应该这样去履行代表的使命和责任。当一个真代表,一个能动的代表,一个为民众代言发声的代表”。

陈怡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