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骗攻略|AI数字人批量上线围猎老年人

近年来,短视频和直播平台成为中老年人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不法商家瞄准这一机会,通过AI技术合成数字人形象,冒充养生专家,向中老年人推销所谓的糖尿病“神药”。这些产品往往价格高昂,但实际效果却难以保证,甚至可能对消费者的健康造成损害。

赵黎的母亲便是这一欺诈行为的受害者之一。她花费了16761元购买了杭州唐来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销售的保健品。这些保健品通过精心制作的AI视频进行引流,以直播课的名义获取老年人的信任。随后,销售人员通过微信和电话等渠道进行洗脑式营销,不断向老年人灌输养生知识和产品疗效,诱导其下单购买。然而,当赵黎的母亲满怀期待地服用这些“神药”后,却发现并没有神奇的疗效,反而可能因为不当服用而影响了身体健康。

更为恶劣的是,一些不法商家还利用清华大学海峡研究院等知名机构的声誉进行虚假宣传。他们声称自己的专家团队与清华大学海峡研究院有合作关系,甚至冒用该机构的名义进行产品推广。一些消费者因为轻信了这些虚假信息,购买了无效的保健品,不仅浪费了金钱,还可能延误了正规治疗。

AI数字人带货已经成为一些商家的“黄金”赛道。他们通过批量生产带货视频,以养生科普为噱头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这些视频往往采用AI技术或抠图拼接的方式大批量合成发布,消费者难以辨别真伪。一旦点击观看,就会被引流至微信或微信群等私域平台,接受进一步的洗脑式营销和诱导下单。

此外,一些不法分子还看到了AI数字人带货的商机,纷纷开设教学课程,编造出一本万利的故事。他们声称只要跟随课程学习,就能轻松掌握AI数字人带货的技巧,实现月入过万。然而,这些课程往往只是诱导消费者购买高价的AI工具和代运营服务。当消费者满怀期待地投入时间和金钱后,却发现这些服务并不能带来预期的收益,甚至可能让自己陷入更深的困境。

针对这一乱象,京师律师事务所律师许浩表示,这些行为涉嫌侵害消费者的知情权,宣传保健品能治病更是违法行为。他提醒消费者应当保持警惕,不轻信所谓的“治未病”“预防和治疗多种疾病”等夸大宣传。在购买保健品时,应当仔细查看产品说明和批准文号等信息,避免被虚假宣传所蒙蔽。

程子姣 俞金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