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制下班”:

给“内卷”做减法就是给创新做加法

□成森

新闻事件:近期,无人机龙头企业大疆公司强制员工下班的消息冲上热搜。一到点,人事部门分多轮赶人下班。有员工感慨,“活久见,人生中第一次被赶出公司”。

据报道,这还不是孤例。设置最晚下班时间,办公楼到点熄灯;严格落实双休,确需加班的,必须提前审批并限制加班时间;发文要求不得下班后开会,并减少会议、精简汇报材料……一些企业出台强力举措,整治形式主义加班、“内卷式”竞争,倡导健康企业文化,引起热议。

“强制下班”为何引发共鸣?

这样的经历不在少数,中现实,不少企业员工的时间被耗费在无意义的事情上,导致身心俱疲无暇兼顾生活。以强有力举措遏制不良风气,瞄准的是切身可感的职场痛点,释放出积极信号。

职场形式主义和“内卷”没有赢家,长期超时工作不仅损害劳动者权益,于企业发展而言也绝非长久之计。现代企业间的竞争,早已不是单纯比拼劳动强度与工时,而是创新活力、管理效率、商业模式等方面的综合竞争。企业最需要的,不是耗时间、搞花架子,而是勤于思考、敢于创新的员工。人浮于事、空转内耗,剥夺的是“充电”的闲暇,削弱的是职工工作的热情与活力。

这两年,我们看到,不少开发出现象级产品,或为消费者提供更优质服务的企业,恰恰在于给员工创造了一个松弛、高效的工作环境,激发出创新创造的巨大潜能。某种程度上,给“内卷”做减法,就是在给企业的长期竞争力做加法。

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是人的现代化。这其中意涵,在于既要激发人的主动性、创造性,为美好生活提供更丰富的物质条件,也在于让普通劳动者能够有尊严地工作,安享实现个人价值以及获得充分休息等权益。在这个意义上,“强制下班”可能是个小起点、小契机,让我们继续思考、持续探索,坚定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