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打着“中医养生”“免费体验”“包治百病”标签的线上课程层出不穷。一些不良商家专门瞄准中老年人群体,先用低价引流,再用信息轰炸等方式“粘住”用户,继而推销高价课程或售卖高价保健品,把老年人圈进“连环套”。而当他们感觉受骗想要退款时,才发现困难重重。
大半夜联系老人
为卖课反复洗脑
网友“栗子”称,其父花6元购买兴趣岛App的八段锦体验课后,被“班主任”持续推销高价课程,价格从1880元飙升至9580元,甚至诱导开通花呗分期。课程内容多为10分钟左右的录播视频,性价比极低。当栗子申请退款时,平台以“已结营”为由拒绝,维权陷入僵局。
类似投诉在社交平台屡见不鲜,有消费者反映课程重复、骚扰不断,销售人员甚至深夜发送“健康恐吓”话术洗脑。
直播引流为卖货
想退款难上加难
调查发现,抖音、微信等平台的“养生直播间”实为带货陷阱。在多个社交媒体上都有网友表示,家中有老人曾经在直播间被诱导进行高额消费。
多数消费者因“1元体验课”入坑,退费时却面临层层阻碍。兴趣岛等平台以“虚拟产品不退”“观看5秒即扣费”等理由克扣退款,且无正式合同,仅有隐藏的“购课协议”。北京轻满健康公司虽因虚假宣传被罚10万元,仍持续骚扰消费者。法律专家指出,协议中“观看5秒视为完成”等条款属“霸王条款”,或可认定无效,但消费者举证难度大。
线上课效果难评
签合同要看仔细
中国法学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研究会副秘书长陈音江提醒,养生课程效果难量化,购课时需签订详细合同,明确服务内容及退款规则。北京中闻律师事务所律师李斌表示,消费者可收集广告宣传资料作为证据,若机构违约可主张退费。他强调,即便无法证明违约,因服务具人身属性,消费者仍有权要求退还未消费费用。
专家呼吁,监管部门需加强线上课程及直播营销整治,消费者则应警惕“健康焦虑”话术,留存交易凭证,理性维权。
李佳 王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