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丝奏响八旬教师青春进行曲

王宝玉(左二)带领学员演出

□孙家荣 本报记者 韩璐

在湖北省襄阳市真武山社区老年大学的葫芦丝教室里,悠扬的葫芦丝乐曲如潺潺流水,为社区的每一个清晨注入了无限生机。站在讲台上的,是81岁的王宝玉,这是她在老年教育岗位上默默坚守的第九个年头。

从零开始的艺术人生

退休前,王宝玉的工作与音乐毫无关联。退休后,一次云南之旅,葫芦丝那空灵悦耳的旋律如同一束光,点燃了她对这门艺术的渴望。她决定学习葫芦丝,用音乐点亮晚年生活。

从零开始的王宝玉,凭借着对音乐的热爱和不懈的努力,逐渐掌握了葫芦丝的演奏技巧。她常说:“年龄不是问题,想学什么时候都不晚。”学有所成的她,声名远播,多个社区纷纷向她抛出橄榄枝,邀请她担任老年大学的葫芦丝老师。从此,她与老年教育结下了不解之缘。

课堂内外的坚守

九年来,王宝玉的课堂从教室延伸到了广场、公园、地下车库,甚至“云端”。疫情期间,她虚心向女儿请教网络技术,将葫芦丝教学课程搬到了线上,让学员们在家也能继续学习;寒冬腊月,为了不影响学员的学习进度,她裹着厚棉袄在地下车库坚持授课;春节假期还未过完,她就迫不及待地为新学员开起了“补习班”。

学员刘国锋很长一段时间也吹不响一个完整的音符。王宝玉课后将他留下,掰着他的手指,逐孔矫正。三个月后,当《月光下的凤尾竹》从指间流淌,刘国锋颤抖着拨通女儿电话:“爸能登台合奏了!”

余热生辉的“不老哲学”

在王宝玉的教导下,许多“音乐小白”逐渐成长为能登台演出的“民乐达人”。她还自费为学员打印曲谱、购置演出服,带领团队将节目搬上了市级舞台……

夕阳鎏金,余晖洒在大地上,葫芦丝的清音再度响起。王宝玉的故事,正为“老有所为”写下生动注脚——岁月或许会染白鬓角,但追寻价值的脚步永远年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