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国消费者协会接到多起消费者投诉,反映因“免密支付”功能导致账户资金被盗刷。中消协发布消费提示,提醒消费者谨慎使用此功能。
“免密支付”旨在提升支付便捷性,用户开通后,在一定限额内无需密码即可直接扣款。然而,这一功能若被不法分子利用,存在安全隐患。手机丢失或账号泄露时,他人可通过“免密支付”消费或购买虚拟服务,造成经济损失。盗刷交易隐蔽性强,消费者往往难以及时发现。
为降低盗刷风险,中消协建议消费者非必要不开启“免密支付”,并定期检查授权应用,移除不常用或不信任的第三方应用支付授权。同时,养成定期对账习惯,及时查看账单通知,发现不明消费立即核查。此外,定期检查订阅服务,取消不再需要的自动续费项目也很重要。
一旦遭遇盗刷,消费者应立即冻结支付渠道,紧急冻结关联账户,并留存证据向支付平台投诉。若损失金额较大,需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消费纠纷可通过“全国消协智慧315”平台进行维权。
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