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永生 2014年10月,我与几位同仁到顺迈学校拜访教育界的老朋友。那时的顺迈学校刚刚开始招生,全校共有200多名学生。时隔两年多,我再次来到顺迈调研,转眼之间顺迈学校的学生人数已达到2100余人,为第一年招生人数的十倍;教师人数470人,集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国际)于一体,国际教育已涵盖幼儿园、小学和高中。 听着校长的介绍,我心里为之一振,既有喜悦,也有好奇,是什么原因使这所新生的学校办得风生水起呢?我们边走边看边聊,眼前多是异样的感觉。廊壁明亮清洁,明显感到楼道多,空闲地带多,卫生间多,走进洗手间有热水、有纸巾和香皂;迎面而来的教职工和保洁人员,亲切的向客人打招呼,学生主动的礼让问好,感觉是一种自然的习惯,瞬间体会到了校园的斯文和书香;走进国学教室,满是书法作品,陶艺室学生制作的陶器千姿百态;楼廊里的师生油画展,教师的粉笔字小黑板,师生参加的各种大赛获得的奖牌及作品琳琅满目;进入餐厅,营养师向我们介绍学生的五维营养配餐食谱,食堂以牛羊肉为主,每周要保证吃上五顿,豆油是非转基因“九三”的,面粉都是俄罗斯的产品,食材以“大润发”送货为主;学生公寓相当于四星级宾馆,学生4个人一个房间,室内有洗手间、冷热水,教师单人、双人、四人大房间,有公寓管理人员和教师值班,温馨和谐,有家一样的感觉。站在教室往窗外看,有冰雕景区,尽是学生的比赛展品,有开心农场实验园,冬季有冰上运动场、千米棚内冰壶训练基地,有运动区和休闲区,都由学生来清理积雪。不知不觉中我感受到了学生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在这样一种生活中接受着教育的影响。生活即教育,有什么样的生活就形成了什么样的教育,学生在优美的环境中受到了优雅的教育,教育提升着学生的情趣。午后和各学部的校长进行了交流,他们对核心素养有着自己的实践感悟,在课程改革中形成了校本化、师本化、生本化的研究课题,学校的教育教学体现了个性化的风格。给我印象较深的有三个方面。 为每一个学生创造既全面又具个性发展的空间 课堂学习,以小组为主。开展学习竞赛活动,体现了激情课堂;教学过程以学生交流为主,培养小先生,让学生研讨教学中的重难点,展示学习成果,点评课堂同学回答的问题;教学设计以学生练习为主,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做中学,学中教,问中得,培养了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初中学生结业考试A+率100%,音体美、科学、计算机开设选修课,语数外学生自主选择拓展课堂,理化生、劳技开展实验、实习课题研究,每一个学科都有名师引领,每一门课程都适应学生的需要,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做到学有所得,学有所乐,学有情趣。 一日常规,互助成长。以自主教育为主,每周的班会体现了个性化的教育,由学生自己设计板面主题,自己组织教育形式,自己解决学习、生活、纪律、集体活动等问题;以自我管理为主,班级组建了学生管理团队,设有轮流值日班长、副班主任协助工作,班级的每一项任务都有人具体负责,都有检查有验收,学生中还设有寝室长、校车长、厕管长、食堂餐厅有义工生和五星班级评比值周生。把一日常规18个项目,68个训练题目分解到人,做到人人管事,样样落实。 立德树人,以养成习惯为主。学生日行一善、周明一理、月养一习,用五十个好习惯来规范自身的日常行为,学校大门前早晚上学、放学都有值班老师和中层干部迎送学生,楼内前厅都有礼仪老师欢迎学生和家长,每日习字一刻钟、软笔、硬笔书法课让学生熟练书写正楷字,理解汉字的文化含义,体会汉字优美的结构艺术,在习字中学做人,字如其人。 国学诵读,以经典为主。开展“读诵三餐”“课余三读”“读后三思”,《弟子规》《声律启蒙》《论语》《道德经》传承着中华优秀文化,让诵读经典、阅读名著名篇陪伴着学生的童年,学校成立了半部红楼文学社,各学部组建萧红文学社团,开展“清明祭扫萧红墓”“端午萧红诗会”“远足寻找萧红路”“参观萧红故居”等系列的弘扬萧红文化活动,学校还设立了萧红文学作品奖励基金,编辑半部红楼校刊。 校本课程,以自愿为主。顺迈“六育”礼、志、言、体、艺、技,已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学校成立了模拟联合国、散打、非洲鼓、瑜伽、外教课本剧、动漫、植物标本研究、明清小说研读、武术队、民乐团、机器人、书法绘画、棋类等50多个社团,每个学生参加2-3个社团。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兴趣爱好,培养了学生的特长。 特色活动,以社会实践为主。每年安排两次异国异地游学活动,与英美日韩及台湾都建立了友好学校的教育交流。学生已走过美、英、加、韩等国,开拓视野、体验不一样的历史文化,不一样的民俗和教育;“走进自然·远足湿地”,徒步磨练营活动,领略自然的情怀;校园艺术节、运动会,师生、家长、军警民共聚会;人人都是发明家——科技活动进教室,全省的棋类大赛进校园。顺迈学子在参与、体验中拓展知识、开阔视野、潜移默化、涵养个性。良好品行在循序渐进中逐渐的内化,个性发展的空间在活动中无限的延伸。 为每一位教师搭建学科发展平台 一是着眼多元学科,多元发展理念,牢固树立课程育人意识,构建顺迈学校的多元课程。从学生多元素养奠基入手,开全开好国家课程和校本课程,从实际出发落实地方课程。为了学生的未来着想,他们认为国家课程每个学科都很重要,当学生走上社会后,对他以后发展起作用的往往是那些非中考学科的知识。这些被忽略的所谓小学科,对人的情商形成至关重要,智商不代表着一个人的智慧,往往是情商决定了一个人事业上的成功。美国一位大学教授特尔门和他的学生三代人,对全世界名牌大学如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等的毕业生,进行了60年的跟踪调查研究,得出一条结论:成功的秘诀在于锲而不舍、兴趣爱好、意志力、注意力、抗挫折力,这些品质都是情商的表现。一般情况下,成功者80%的情商+20%的智商,情商高,就是指一个人的综合素养高,而学生的核心素养是需要在基础教育阶段培养的。顺迈学校在打好语数外学科基础的前提下,对史地政生教学提出了5靠:靠名师引导,靠课堂情境吸引,靠教学常规细节落实,靠个别化辅导、盯住、看紧、抓牢,靠班主任保证,他们的A +率实现了100%。音体美都是高薪聘请的高水平专业教师任教,根据学生的兴趣安排了选修延伸,计算机和科学课都开设了拓展课程,校本课聘请了社会上的专家、学者、教授任教,参与社团活动,整个课程各有所重,各有所长。 二是名师引领,提升教师的学科业务素养。学校组建了名师团队,小学部3个特教示范指导,初中部成立了8个教研组,都是由哈市名师掌舵,针对教学各环节的实际现状,提高教师的执教能力。他们坚持常年大练教师基本功,板书设计、写字、画图、做题、命题、听课、评课、师傅带徒弟、能上校本课程、学会课题研究;抓实抓紧备课教学环节,由教研组组织集体备课示范观摩,各学年开展备课组活动,重点备学习目标、备课型、备教学设计、备小组学习、备课堂练习和检测,教案由电子笔记到手写,由一次备课到二次备课,教师的业务水平在不断提高;从理论和实践中探索合作课堂教学模式,课堂教学改革是教师最大的本事,他们致力于把课堂变成学堂的研究,课堂以问题为主,以小组交流为主,以练为主,让每一名学生都有展示的机会,唤醒了后进生的求知欲;作业批改到每一个学生,个别学生面批面改,定期举行作业展览、评选活动;学业测评做到节节清,单元清,段段清,人人清,注重总结规律,查找问题,改进教学,以评为主,以测为辅。 三是开展课题研究活动,提升教师的岗位工作能力。学校以学情、教情为基础,以问题为导向,落实专题研讨。以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为主题,开展班主任经验交流活动;以复习课、练习课、实验课为重点,开展课堂观摩教学活动;以合学课堂模式为课题,开展校长点评课活动;以“三微”活动(微课、微课题、微讲坛)为载体,以训促研,以研寻法,积极探索规律,增长教学工作智慧;以校本课程为平台,人人参与学生社团指导;以满足学生的求知欲为前提,开展第二课堂研究;以大赛和教学交流为平台,开阔教师视野,语文组教师参加了全国小语会学习活动,省群文阅读培训会,市语文书法教师培训等;英语、综合组教师参加省市学科素养、学生核心素养培训会;体育组教师参与省足协教师足球专业技能培训;音体美教师参加市艺体活动学习以及部分教师参加南岗区百花奖活动,组织相关教师参加呼兰区各学科教研培训活动;与南岗区和哈市教研员建立学科视导讲评联系制度。初中部教师林志坚、小学部教师孙佳阳的数学、美术课分别荣获2015—2016年度“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教育部颁发的“国家级优课”奖励;特邀请天津的张素兰、李景龙等国家级专家来校进行课堂模式合学教学理念的培训。在新理念与教学实践的结合中,转变成为教师的自觉行为,改变了传统的课堂意识,促进了课堂教学的进步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学校现有专任教师320人,有特级教师8人,高级教师96人,有省、市名优骨干教师71人,已形成了优秀的教师团队。 顺迈学校的每一个教职员工都负有办学责任 顺迈学校在办学过程中形成的很多想法,都是为适应社会的需要,家长的呼声,学生的需求应运而生的。他们坚持学生是学校的第一资源,家长是学校的第一顾问,社会是学校的第一责任担当。坚持调动校内每一个人都参与的积极性,让学校的发展变化与个人的切身利益、长久发展息息相关;人人都干事,人人都管事,人人都肩负着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环境育人的任务;人人都是管理者,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人人都是招生工作者,人人都是家长接待者。他们把招生作为学校长久性的工作来抓,既要招得进来,也要留得住,学得快乐;教职员工进了学校门,就是顺迈人,为每一个学生都尽职尽责;让家长在学校有地位,有尊严,有荣誉感,有知情权,有话语权,有参与权。他们在教育实践中不断修正自己,不断改进自己,不断完善自己,形成了顺迈人的教育理想和价值观。 顺迈学校校长史学勇谈到自己的创业经历,道出了经营这所学校的真实想法:顺迈学校建校以来,一直秉持以人文理念办学,营造宽松的工作环境。他主张让大家心平气顺,和谐做事,要有仁爱之心,要成人之美,关心每一个人的身心健康,身体是第一位的,家庭是第一位的,心情是第一位的,工作是第二位的,让大家切实感受到学校的通达和温暖;对教师多包容,多理解,既要用人之长,也能容人之短,老师来自二十多所学校,需要多元文化的融合,既要保护个性,也要突出共性,让大家在这个集体中各展才能;学校的很多活动都是采取自愿选择。学校有些决策,听取大家意见,教师岗位分工,采纳老师意见,有些管理办法,大家献计献策,好的建议给予奖励,师德师风问题靠群众监督,奖励举报者,严格处罚不良行为,学校的事情靠大家来管理;平时工作加班,按照本人的意愿,不强迫,不为难人;学生、老师、家长、校长都在一个平台上议事,相互体谅,众人拾柴火焰高。学校一直以服务为本,激发和谐向上的团队精神。做到领导为教师服务,教师为学生服务,学校为社会服务,教师是学校办学的主人,在学校,教师是最有地位的,是最受人尊重的,教师的薪酬待遇高于领导,教师的津贴、补贴逐年提高,这所学校教师岗位已成为最令人羡慕的职位;顺迈人为学生为家长服务,成为社会的美谈,每天提供免费蒙牛、伊利牛奶,夏季冷饮清凉解暑,冬季提前一个月开栓供暖,至第二年“五一”才停止供热。宿舍管理人员,让学生感受到了家一样的温馨,学生每遇到军训期间考试心情不好、犯了错误、身体患病、刚入校想家等特殊情况,她们都会跟学生贴心交流,帮助学生度过困难期,帮助学生缝补衣裳,适应宿舍集体生活;学校还为家长提供食堂和公寓服务等方便条件;“安亲班”的老师,每天披星戴月,很晚回家,始终与学生爱心相伴,与家长保持密切联系,让家长安心,社会放心。学校一直以绩效制度,增强岗位责任感。坚持用岗位规范人,用制度去约束人,学校的量化考核奖励,激励着教职员工任劳任怨地工作,坚持做到公平、公正,多劳多得,优劳优酬,绩效面前,人人平等。学校一直以行为自觉,提升团队的人气。学校考勤,教师可以申请不考,诚信岗位,推崇免检教师;有些岗位实行兼职制度,实行弹性管理,人文民主;外聘各领域顶尖人才做兼职教师定期来校工作;学校的顾问团不定期来校视导。大队部、团委自发的开展社会慈善公益活动,关注残障儿童,为康复中心做义工,给聋哑儿童送温暖;民盟会员的几位老师主动负责初中学困生义务辅导;校党委提出义务扶助乡村的一所贫困小学;这些行动,出自于一种自觉,这些行为,体现了一种教育情怀。 在这所学校有一群对教育有梦想,有追求的人。史学勇校长2013年5月来到这里创业,三年没要工资,没取一分钱。这期间,区里还希望他能回到主干线任职,在仕途的路上他可以走的很远,他始终没有动摇过,就是怀着一颗普通教师虔诚的心,就是凭着对教育的一往深情,执著地前行着、探索着。在中国历史上有武训行乞兴学的精神;有陶行知晓庄学校的平民教育;现在,我们看到了史学勇校长为代表的“顺迈人”传承着前辈的教育情怀,带着学生和家长的重托,捧着一颗心来,满怀信心地在民办教育的征程上求索…… 作者简介:现任《黑龙江教育》杂志社副社长、副总编辑;编审。中国古代文学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