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报记者朱莉 4月23日世界读书日即将到来之际,一篇名为《令人忧虑:不阅读的中国人》的文章在社交网络流传并引发热议,面对年人均读书量7.84册的数据,大家默默做起了心算,看自己有没有拖了平均数的后腿。日前,生活报记者获悉,东北林业大学有一位大大拉高国人年均读书量的达人——经济管理学院旅游管理专业2014级1班的学生王璟,据东林图书馆的大数据显示,这位1996年的小姑娘,一年的书籍借阅量高达190本,这意味着除了学校发放的专业课书籍外,她平均每两天就要读一本书。这么多的书籍,她真的都看完了吗?她是走马观花还是认真阅读?有哪些收获?抱着这些疑问,17日,生活报记者采访了王璟。 190本书全都认真读完 “自己喜欢的书没理由不看完” 一年看190本,两天一本书,对于这么大的阅读量,不少人质疑王璟,“都看完了?”“是不是走马观花?”王璟说道:“我没计算读过几本书,图书馆的统计数据出来时我自己都觉得好多呀!特别惊讶!和之前比,最近一年自由支配的时间多了,读书量也随之增加。虽没算过借书量,但借回来的都是自己喜欢的书,我没理由不去看啊,当然要看完。” 生活报记者看到,王璟借阅的190本书里,经济、文学、旅游、英语类书籍最多,其中有三分之一是旅游管理专业书、英语工具书或以提高英语水平为目的的外文小说。王璟说:“英语是我的短板,看英语书比较耗费时间,有时要到学校规定的2个月借阅期快结束时才归还。” 图书馆一天不“见”都不行 为方便搬书天天小身板大书包 为了方便搬书,身材瘦削的王璟习惯每天背着硕大的书包上课,鼓鼓的大书包与柔弱的她形成了巨大的视觉反差。 在室友潘雪斯眼里,王璟就是一只书虫,“没课时王璟不是在图书馆,就是在去图书馆的路上,即使假期也不放过去图书馆的机会。” 还有同学笑着评价王璟,“图书馆就是她的男朋友,一天不见都不行。记得有一次,王璟本打算去图书馆借本自传书籍就去吃午饭,结果翻开就忘了时间,直到整本书读完了才想起吃饭。因为痴迷在图书馆看书,王璟没少饿肚子。” 否认自己是书呆子 “捧书读书有一种谦卑和喜悦” 很多同学问王璟,大学生活局限于图书馆,岂不是变成了书呆子?对这样的观点,王璟颇不赞同,“庄子一辈子没踏出过楚国,自比在稀泥里撒欢儿的大乌龟,却可以‘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敖倪于万物’,这样的精神维度,宇宙都快装不下了,哪有半分局促一地的焦灼,学以致用,如果学都学不好,以后拿什么致用呢?”王璟说:“我曾是理科生,现在看书,实际上是在补落下的人文社科课,捧起书的时候,我始终抱着一种谦卑和喜悦的心情。” 有一套快读书的小绝招儿 对的时间看对的书才更有效率 王璟说,为了好好利用图书馆资源,尽可能多读一些好书,王璟给自己做过规划,每周都要去几次图书馆,每次都要搬回10本书,看完就换下一批,如此往复。 为让阅读更有效率,王璟把时间做了科学的分配,“轻松的小说当做睡前读物,每天读几页,思想性比较强的书,放在精力充沛的时间读,记得比较牢。专业相关书籍,难免有与课本重复的内容,已经了解的部分我会扫一眼略过,没学过的部分就会认真地慢慢看,并把有用的知识点抄在笔记本上。休闲娱乐类的小说看得就更快一些,基本上2到4个小时就能看一本。”王璟表示,读书让她看问题的批判性更强了,分析问题的角度变得更多,“我用最短的时间吸收了古人和作者的智慧,读书已成为我提升自己的不二法门。” 王璟本人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