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报21日讯(记者刘畅言文/摄)21日是哈市开展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特殊慢性病门诊治疗鉴定工作首日,道里、道外、南岗、平房、香坊、松北、呼兰、阿城8个区近千名居民进行了特殊慢病的鉴定。记者走访多家鉴定医院发现,当天最大的问题是8成居民错将此次的城乡居民特殊慢性病门诊治疗鉴定当成了城镇职工特殊慢性病鉴定。哈市医保中心专家提醒,职工慢病和居民慢病门诊是两个险种,21日至27日的鉴定工作是针对从2018年医保交320元或210元的城乡居民。
道里区人民医院
不到10点有近500人咨询3楼体检中心被临时征用
9时许,记者来到道里区人民医院看到,门诊大厅门口上方挂着城乡居民慢病鉴定的红条幅,一楼大厅慢病鉴定咨询台前围满了前来咨询的居民。“我得糖尿病得有12年了,而且现在拐带着眼睛也不好了,如果这次能通过这个鉴定,一年门诊最高能报1200呢……”一位居民说。
据该院医保科主任袁淑杰介绍,早上不到7点就有居民来排队,很多人都拿着片子和病例,也有一些是家里亲戚来帮忙咨询的。记者注意到,虽然前来鉴定的居民很多,但现场秩序井然。在咨询区确定符合要求就可以来到初审区,在初审区不但进行了心脏病区、糖尿病区的划分,还放置了很多座椅。道里区人民医院书记冯伟忠告诉记者,医院特意将3楼的体检中心征用变为鉴定体检中心,以便更好地进行本次鉴定工作。截至当日10时,医院已经接待近500人进行居民慢病鉴定咨询。
道外区人民医院
8成人来咨询职工慢病周末或出现鉴定小高峰
11时许,记者在道外区人民医院看到,一进门的咨询台贴上了城镇居民慢病流程的示意图。“上午来的80%都是咨询职工慢病的,还问为啥今年提前了。”据医保科主任王殿云介绍,上午更多的人是没弄清楚职工慢病和居民慢病的区别,“在单位退休,医保按月交,属于职工医保,今年的职工慢病鉴定工作还没有开始。按年交款,每年交320元或210元的是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这些人才是本次鉴定工作的对象。”
道外区人民医院院长杨海林告诉记者,因为今年是居民慢病门诊鉴定的第一年,所以很多居民还不太了解具体情况。随着工作的开展,以及还有一些年纪较大的患者可能需要儿女陪同,所以预计来鉴定的人数在周末会出现一个小高峰。杨院长提醒,参保患者要拿好相关证件,尤其是与申报病种相关的近期二级及以上医院住院病历复印件和相关辅助检查材料。未成年人慢病患者也被纳入鉴定范围
记者从哈市医保中心了解到,21日哈市共有近千人参加了居民慢病门诊鉴定。据介绍,道里、道外、南岗、平房、香坊、松北、呼兰、阿城8个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有216万余人,2018的缴费标准成年人每年交320元,中小学生、幼儿园儿童、新生儿、大学生每年210元。
今年首次开展的城乡居民特殊慢性病鉴定对象是:参加哈市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且符合特殊慢性病门诊治疗病种的参保患者(原享受新农合特殊慢性病门诊治疗的参保居民不再参加)。这也就是说,此次鉴定对象还包括中小学生、幼儿园儿童、新生儿、大学生等。
与职工特殊慢性病待遇不同,城乡居民特殊慢性病待遇只能在门诊使用。起付标准为全年起付线300元,由个人支付。也就是说,即使一年多次在门诊看病,起付线一共300元。同时,对特困供养人员、最低生活保障家庭成员、低收入家庭60周岁以上(含60周岁)老年人和重病患者、重度残疾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门诊治疗不设起付标准。另外,年度最高支付限额为:Ⅰ类病种1000元;Ⅱ类病种1200元。支付比例上,成人居民为70%,大学生、学生儿童及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为80%。
据了解,哈市有800多家城乡居民医保定点医院,在这些医院看病都能用特殊慢性病医保。
尿毒症等患者两项待遇可同享
哈市还有特殊疾病门诊治疗保障,包括6个病种,即恶性肿瘤、尿毒症、血友病、系统性红斑狼疮、再生障碍性贫血、器官移植后的抗排异治疗(肝、肾、肺、心脏移植)。其中,前5个病种和此次城乡居民特殊慢性病门诊鉴定病种有重合。专家解释,这样的患者可以同时享受两种医保政策。例如:享受城乡居民医保的尿毒症接受血液透析患者,一次费用440元,特殊疾病门诊报销400元,还可每年在特殊慢性病门诊再报销1200元。
需要提醒的是,已通过特殊疾病门诊审批的城乡居民医保参保者,由患者本人的定点医院统一组织申报,不用再自己申报。道外区人民医院慢病鉴定现场
道里区人民医院慢病咨询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