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飚 伍连德的一生,业绩丰硕,影响巨大,深受世人敬仰。 英国《泰晤士报》称伍连德是“流行病的英勇斗士”。该报驻北京的著名记者莫理循1911年7月9日在写给伍连德的信中写道:“由于您在控制最近的鼠疫流行中的功绩,您的名字在欧洲特别是英国家喻户晓。 “科学输入垂五十年,国中能以学者资格与世界相见者,伍星联(伍连德字)博士一人而已。”1924年,梁启超如此评价伍连德。 因为伍连德“在肺鼠疫防治实践与研究上的杰出成就以及发现旱獭于其传播中的作用”,而被提名为193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候选人。候选人的保密期为50年,此消息2007年才在诺贝尔基金会官方网站上正式披露,这是华人世界的第一个。 1956年,伍连德最后一次回访母校剑桥大学,受到隆重、热烈的欢迎。 马来西亚槟城有一个以伍连德名字命名的街区。槟城大英义塾学校的展馆不仅展有伍连德的生平照片,而且学生校服的背部印有英文“伍连德”字样,这是学校的一个传统。 其上所述,与伍连德一生的努力、追求与贡献是分不开的。 伍连德博士早年留学英国剑桥大学,学成后回马来西亚行医。1907年应施兆基之邀来中国,被袁世凯聘任为天津陆军军医学堂副监督。1910年东北发生鼠疫,并有大流行之势,情况万分危急。经施兆基力荐,清政府钦命伍连德博士为全权总医官,负责东北防疫事宜。伍连德临危受命,从容不迫,毅然奔赴疫区。十年后,鼠疫再次在海拉尔暴发。与第一次鼠疫不同的是,伍连德花费十年心血建立的东北三省防疫总处发挥了巨大作用,第二次鼠疫死亡人数大大降低,流行范围也仅仅在东北三省。 伍连德将毕生精力放在科研和防疫上,他为祖国医学修史,创办中华医学会、医院和医学院,丰富了医学研究成果,培养了优秀的医学人才。 历史不容忘记,与鼠疫斗争的过程,就是哈尔滨历史发展的过程。回顾历史,才能真切地了解真相;研究历史,才能更好地珍惜现在;铭记历史,才能加倍地努力前行。 伍连德的精神是一面旗帜,学习伍连德精神,意义重大,有助于引导我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激励人们追求真、善、美,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有助于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有助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哈尔滨出版社出版的《伍连德在哈尔滨》一书对于深入了解哈尔滨的历史、文化具有开拓性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