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皆有可能

姜胜群

一位年过七十的老友,谈起她十几岁参军,一直在医院工作。她有记日记的好习惯,把自己几十年救死扶伤的案例和经历,写在了日记中。遗憾的是,由于部队不断调动,她又经常到外地下基层,搬家时自己不在家,有些日记遗失了。

老友的遗憾,我完全理解。别说几十年一个字一个字写下的日记,我自己在电脑中打字写千字文,有时没有保存突然断电,不得不重新写,心情都十分懊丧。好在文章不长,下定决心,耐住性子重新敲打,还可以挽回。但老友遗失的几十年日记,要想重新补救,自然不会像我挽救千字文那么容易了。

不容易,不等于没有可能。

托马斯·卡莱尔是英国著名的历史学家和评论家,主要著作有《法国大革命》《论英雄、英雄崇拜和历史上的英雄事迹》《腓特烈大帝传》等。卡莱尔经过多年的呕心沥血,完成了《法国大革命》的创作。他将底稿交给了自己的朋友米尔,请他过目并提出宝贵的意见。然而,由于米尔的疏忽,《法国大革命》的底稿被他家里的女佣当作废纸,丢进火炉里烧为灰烬了。卡莱尔没有留下任何可以挽回的备用记录。震惊之余,他决心振作起来,凭借记忆,重新写作。

重新写一部30万字的著作,得需要多么顽强的决心和毅力!托马斯·卡莱尔做到了。当然,除了决心和毅力,当时,托马斯·卡莱尔才30多岁,记忆力好,身体好,也是力挽狂澜的有利条件。

相比年轻力壮的托马斯·卡莱尔,中国的沈麟士更值得敬佩。

沈麟士,字云祯,南朝齐教育家。小时候家贫如洗,生活艰苦,常常自己背柴打水,一天的饭吃两天。以织帘为生,人称“织帘先生”。 沈麟士从小聪明,有志向,读书不倦,笔耕不辍,著有《周易·两系》、《庄子·篇训》,注有《易经》《礼记》《春秋》《尚书》《论语》等。“不与世人沟通往来,笃志以藏书、读书、著书为本,乃隐居吴差山中,专心藏书、讲经、教授,从学者数百人。元嘉末至永明中朝廷曾数次征其为官,坚辞托疾不就。”(《南史·沈麟士传》)几十年的积累,家有藏书万卷。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八十岁时,家中突遭火灾,藏书被烧掉数千卷。面对飞来的横祸,他毫不气馁,夜以继日,又写成几千卷,装满了几十筐。

人生七十古来稀,沈麟士八十岁了,尚能从火灾的横祸中奋起,重写被烧掉的著作几千卷,老当益壮,挥笔春秋,体现了泰山压顶不弯腰的精神和气概!

在很多人看来不可能的事情,托马斯·卡莱尔、沈麟士都做到了。自己不倒,谁也打不倒他们!他们坚信,只要有决心和毅力,一切皆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