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见
意大利画家莫迪里阿尼以人物肖像扬名海外。但他作画时却有个奇怪的习惯:只画人物的一只眼睛。
有人询问其中缘由。他解释说:“人最大的劣根性,就是双眼都用来盯着别人,所以我们要用一只眼看世界,留另一只眼来审视自己。”的确,我们常常拿着放大镜去观察和评价别人,却鲜少向内探寻。
有时候,所谓的世态炎凉,往往是没有看清自己的位置。一个人真正的价值,不在于身居高位时,获得了多少追捧;而是看风光退去之后,还能获得多少认可。做人最大的智慧,就是找准自己的位置,修好自己的本事。
你有没有发现这样一种现象:很多眼高手低,实力平平的人,看起来都迷之自信;而那些学识渊博,见多识广的人,通常谦卑内敛。
1999年心理学家邓宁进行了一系列实验,他让心理学专业的本科生估算自己的分数。
结果,得分最低的学生,对自己的成绩高估得最厉害;得分最高的学生,反而低估自己的表现。
越无知的人越自信,心理学家将这个现象叫“达克效应”。真正聪明的人,不会沉浸在无知带来的虚幻自信中,相反他们能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脚踏实地去学习。
人生很重要的一件事,就是认清自己的价值资本,这样即便在最艰难的处境下,也能创造绝地求生的奇迹。前段时间重温《肖申克的救赎》,肖申克监狱看似是一个坚不可摧的牢笼,安迪之所以能破局,关键在于他充分利用了身边一切可利用的资源以求自救。他精通金融知识,能帮所有狱警避税理财,所以他在监狱有相对自由的活动空间;他在监狱图书馆研究地质和气象学,所以他能挖通墙壁,爬出500码的地下管道;他懂得户籍政策,所以能利用帮典狱长洗钱的机会,重新塑造了一个新的身份,为越狱后的生活做准备。
每一个不起眼的知识和资源,都在冥冥之中帮助他叩开了通往自由的大门。很多时候,真正决定一个人命运的,不是得天独厚的天赋,更不是突如其来的机遇,而在于你能否充分利用自己已经拥有的资本。
现代社会,“人脉”大概是最具迷惑性的一个词。 很多人以为有了某位大牛的联系方式,认识到了某个CEO,就能在他们的帮助下,升级开挂,走向人生的巅峰。对此,麻省理工经济学教授艾瑞里,有过一句精妙绝伦的论述: “所谓的关系,不过是一场精确的匹配游戏,最重要的是门当户对。”
换言之,关系的本质,是价值交换。你不努力,认识谁都没用,当你有了实力,不用刷存在感,人脉就会攀附而来。
一位作家讲过一则自己的真实故事。几年前他刚毕业,一心想进入影视行业。但他不是专业院校出身,也没有拿得出手的作品,当时他靠着一腔热情,找到了一家影视公司的项目总监,想结识一些业内大佬。
那个项目总监,是个光头。当他诚恳地递上自己的名片时,光头总监冷漠地丢掉了名片,说了两个字“不收”,就转身离开了。 这件事对他打击很大,当即下定决心,要发奋努力。后来他拼命看电影,分析剧本,埋头创作,终于在国内几个编剧大赛中崭露头角。
声名鹊起之后,业内一些前辈开始主动接触他,他的几个剧本也卖出了影视版权。有一天,他看见微信里有个好友申请,备注是某影视公司的项目总监。通过后才发现,那个人就是当初拒绝他的光头总监。
“岭深常得蛟龙在,梧高自有凤凰栖。”你认识谁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