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城反诈警察起底电诈“戏精”

美女实为大汉 剧本还分南北

民警正在工作

抓捕电信诈骗嫌疑人

生活报记者 黄迎峰 周际娜

“国家反诈中心App上线”“体育老师反手冻结骗子53万元”“骗子说用卡通头像不具备诈骗价值”……最近,与诈骗有关的新闻频上热搜。

电信网络诈骗的手段层出不穷,“戏精们”让人防不胜防。如今,诈骗套路又有哪些新变种?我们该如何守护好自己的钱袋子?近日,记者走访了哈尔滨市公安局反诈中心和道里区公安分局反诈中心,请反诈骗警察为您支招。

群体变化:

受骗人群逐渐年轻化 刚出校门被骗9.5万

“跟以前相比,现在的电信网络诈骗作案手法变化快、迷惑性很强,抓捕难度增大。”哈市道里区公安分局反诈中心民警吕宏亮从事反诈工作5年了,他发现,前些年,犯罪分子的诈骗手段相对简单粗暴,常见的套路有“冒充公检法”或者冒充熟人“猜猜我是谁”,也有人在电线杆上贴“重金求子”,或者潜入公司QQ群冒充老板、出纳员。

当时,网络电信诈骗属于“地域性犯罪”,不同地区有惯用的骗术,警方可以根据骗术直接锁定作案区域。然而近些年,作案人隐藏在东南亚、中亚等地,在当地租房子拉根网线诈骗,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打击难度。

在办案过程中,让吕宏亮感触最深的是,现在诈骗案件类型已多达50多种,平均每两个月就要翻新一次。目标人群也由有一定经济实力的中老年群体,逐渐偏向年轻化,尤其是初入社会的年轻人。他们往往没有积蓄但有资金需求,很多虚假贷款以“秒放贷、无抵押、低利息”为噱头诱骗钱财,很容易让人中招。

去年,刚走出大学校门的冰城小伙李磊(化名),想贷款3万元,结果被骗走了9.5万。最初,李磊接到一个电话,“业务员”询问他是否需要贷款,加完微信后,对方发来链接,让其下载App。李磊填好相关信息,输入银行卡号后等待提现。“业务员”打来电话,称李磊提供的卡号不对,他以为是自己输错了,对方却称因卡号输错放款失败,需要交保证金激活。为了能贷3万元,李磊陆续交了保证金、公证费和手续费,他向朋友借了2万,又从母亲的银行卡转出7.5万。然而,收到钱后“业务员”很快将他拉黑了,App也显示无法登录。

高额利诱:

“兼职刷单”女孩被骗上百万 理财诈骗称“支持20倍杠杆交易”

近几年,“日结100元”“宅家赚钱”的刷单诈骗案件也很多,骗子以“新平台需要刷流水”为由,瞄准了没有收入的在校生和宝妈。

“骗子通常会把受害者引入一个网络刷单平台,先让受害者尝到甜头,挣个三五百,等收益多了想要提现时,对方会劝别着急,交保证金后再做个任务,比如拍下10台电视机,等你转钱后骗子就失踪了。”哈市公安局反诈中心王业阳告诉记者,这种刷单诈骗还有变种,比如博彩类刷单,受害者往往经不起诱惑越投越多。警方曾通过预警平台,发现一个年轻的宝妈可能被骗了。她向某博彩类刷单App投了7000多元,在给这位宝妈打电话询问是否下载了一款不明来源的App时,对方反倒把警察当成了骗子,直到辖区派出所民警上门劝解,她才报案并及时止损。

诈骗案背后,不仅是深陷泥潭的个人,还有被拖垮的家庭。去年,哈尔滨女孩薇薇(化名),看到微信群里发的某赌博类刷单信息,骗子许诺“投的钱越多赚得越多,一单能赚好几万”。为此,薇薇不仅掏空了自己十多万的积蓄,还向亲友借钱,并通过多个平台网贷投钱,被骗金额高达上百万,父母想要卖房替女儿还债。

还有一些投资理财类诈骗,主要针对一些有一定经济基础的中老年人。据吕宏亮介绍,这些骗子通常会把受害者拉进群里,先给大家讲理财和投资知识,经过一段时间的“洗脑”后,再诱导大家去下载某个假冒的国外App,称“支持20倍杠杆交易”,忽悠大家不断投钱,然后卷款失踪。

温柔陷阱:

“品学兼优”女孩竟是“抠脚大汉” 有些诈骗剧本是找心理专家写的

“骗钱诛心的‘杀猪盘’,其实占比不小。”王业阳说,犯罪分子通过婚恋网站、社交软件盯上单身男女,并把自己包装成“高富帅”或者“白富美”,以网恋之名获取信任,暗示诱骗受害者自己有“生财之道”或需资金周转,骗取受害人钱款后“人间蒸发”。

3年前,曾有一位冰城未婚女性,在“高富帅”的温柔攻势下被骗96万元。而眼下“杀猪盘”甚至连高中生都不放过。小赵去年在微信群里结实了一个“品学兼优”的女孩,两人一直没打过语音电话和视频。确立恋爱关系后,对方经常以各种理由要求小赵转钱。今年7月初,“女孩”称自己正在哈尔滨住院,需要一大笔钱。小赵在接到警方的诈骗预警后,仍不相信,坚持要前往医院看女友。经过警方调查,这个所谓的女孩其实是个“抠脚大汉”。

“骗子对受骗者心理把握很准确,不断更新话术。不少骗子是有剧本的,而且剧本还分南北,有的是根据南北方的思维习惯和生活习惯,专门找心理专家写的。”吕宏亮说。

“精准”诈骗:

个人信息被泄露引骗子上门 冰城已有300多万人注册“金钟罩”

骗子为啥能“精准”地找上你?可能是因为你的信息被倒卖或窃取了。哈市道外区的李大娘,经常买保健品,犯罪分子在电话里不仅能准确地说出她的姓名,还知道她曾买过熊胆粉,称“国家有补贴政策,可以返一部分购药款,但得先交保证金和手续费。”一个月内,李大娘陆续给对方转了11万元,好在报案后钱款被追回。

面对花样繁多的诈骗,怎样才能保护好自己的钱袋子?记者从哈尔滨市公安局反诈中心了解到,今年4月起,哈尔滨采取“网格地推”的方式,通过辖区民警、社区工作人员等,向市民推广注册“金钟罩”预警防诈小程序,至今已有300多万人成功注册,在“金钟罩”的保护下快速地甄别有诈骗风险的短信或电话。

另外,自去年10月以来,全国公安机关与检察院、法院、金融等部门联合开展“断卡”行动,严厉打击非法买卖电话、银行卡,从源头上遏制电信网络诈骗。哈市公安局反诈中心李欣蕾介绍:“从年初到现在,哈尔滨的电信诈骗案环比下降30%,为群众挽回损失约400万元。”

李欣蕾同时提醒,暑假是犯罪分子针对学生诈骗的高发期,学生在玩手机或者游戏时,不要在不良网站上下载插件,或轻信兼职刷单等诈骗手段。在发朋友圈、微博时,尽量不要发定位,以免被人冒充好友诈骗。

“涉及到转钱的问题,一定要‘慢半拍’,多打个电话确认或者咨询身边人。”比起种种技术防护手段,其实最重要的“防诈神器”是别老想着占便宜,王业阳总结道。

本版图片均由采访对象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