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央视财经报道 今年5月公布的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达18.7%,与2010年相比,上升了5.44%。老龄人口的不断上升也再次引发了全社会对互联网适老化改造的讨论。
八旬老伯“一键叫车” 老年人成互联网使用重要群体
在政策鼓励下,不少互联网企业加速适老化改造,一批适老化互联网应用率先落地,覆盖数码硬件、打车、网购等多个领域。这也让不少此前一筹莫展的老年人生活更加便捷。
上海曹杨新村的王老伯,以前出门总得让儿女帮忙用手机叫车。而年过八旬的他,最近在自家小区里就能靠自己“一键叫车”了。这种专为老人设计的“一键叫车”服务平台,只需按下 “刷脸叫车”按钮,完成刷脸、授权操作,就能叫到出租车。让老人们感到十分方便。
今年以来,工信部启动的互联网应用适老化及无障碍改造专项行动正在加紧推进。内容提出,智能终端产品应具备大屏幕、大字体、操作简单等特点。6月29日,“智能终端适老化三项团体标准”出台,侧重于解决老年人使用手机、平板电脑等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
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为老年服务的相关企业逐年增加。2020年,新注册企业超过5万家。截至2021年6月底,今年新增超1.7万家,目前总数已有近22万家。
中国人民大学老年学研究所所长杜鹏:适老化改造是非常必要的,因为现在我们进入到老龄化社会,老年人是互联网使用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群体。
一玩一整天 “网瘾老人”愁煞儿女
随着智能终端适老化改造的深入进行,我们欣喜地看到,互联网的门槛在老人面前变低了。但在更多的老人享受到互联网便利的同时,新问题随之产生,部分老人沉迷网络,成了令儿女亲人发愁的“网瘾老人”。
老年人退出职场后闲时增多,他们需要新的精神寄托,而互联网很容易就充当了这个陪伴的角色。
数据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群体的网络普及率为38.6%。其中,有超过10万老人日均在线超过10个小时。
中国人民大学老年学研究所所长杜鹏表示,老年人没有上网的还是多数,所以如何去开发他们,这是增量所在。第二个是老人自己也在更替,现在50、60岁的人,再过几年进入到老年,这些人基本上都会上网。
少些“割流量” 多些真关怀
互联网老年人市场增量巨大,前景可期。当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努力跨过数字鸿沟的同时,一些企业却利用适老化改造的机会,设计套路,趁机“收割”流量,这一现象也引起了相关部门的重视。
在张女士的朋友圈里,有一款赚钱App非常流行,号称在家动动手指,分享文章就能赚钱。但很快张女士和朋友们发现,提现的门槛越来越高。
中国法学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研究会副秘书长陈音江:所谓的这种App软件,实际上是利用返现、补贴手段,诱导大量受众去转发它的内容,本质目的是宣传或者推广它的广告产品。
工信部信息通信经济专家委员会委员刘兴亮表示,部分老年人容易贪小便宜,部分商家、平台针对此对他们进行“收割”,这无疑是一种危险的跑偏行为。
针对一些网站在适老化改造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近期,工信部印发通知,要求适老化网站、适老版App等严禁出现广告内容及插件。
中国人民大学老年学研究所所长杜鹏表示,老年产业是企业新的消费增长点,前景非常广阔,但是需要扎扎实实地围绕老人的需求去做基础的设计。克服在适老化改造过程中的一些“小动作”,体现出真正的关怀、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