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火朝天迎大暑

生活报记者 吴海鸥 王雪莹

昨天入中伏,今天迎大暑。7月22日,黑龙江省博物馆“相约龙博”线上科普课堂,继续“二十四节气之旅”,给同学们讲讲啥是“大暑”。

据省博物馆老师介绍,大暑是夏季的最后一个节气。因为正值“三伏天”里“中伏”前后,所以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期,气温最高。同时,很多地区的旱、涝、风灾等气象灾害也最为频繁。每到大暑时节,由于气温偏高又有雨水,细菌容易滋生,许多枯死的植物潮湿腐化。到了夜晚,经常可以看到萤火虫在腐草败叶上飞来飞去寻找食物。另外土壤高温潮湿,很适宜水稻等喜水作物的生长。大暑节气,有晒伏姜、喝伏茶、烧伏香、送“大暑船”等习俗。

大暑过后,人们要注意“三防”,即防强光、防暑湿、防情绪中暑。还有“五大忌”:忌贪凉,祛除燥湿;忌大汗,平衡阴阳;忌生冷,控制饮食;忌激切,调节喜怒;忌潮湿,保持干爽。

省博物馆的老师提醒大家,夏季出汗多,如果不及时补充水分,很容易脱水。这时候很多同学会选择吃冰镇西瓜、冰淇淋等解暑。但大家要注意的是,饭前空腹、刚吃完饭后都不宜吃冰镇食品,一般可选在饭后30分钟或午睡后食用为宜。带冰块冷饮,宜下午3点左右喝为好。此时人体阳气最旺,不易伤害人体。并且每次要吃得适量,不要一次连续吃雪糕、冰棍超过2根;喝冷料每次以150毫升左右为宜,瓶装饮料1次别超过半瓶,冷饮在冰箱中贮存久了别食用。

农谚

·大暑热不透,大热在秋后。

·小暑大暑不热,小寒大寒不冷。

·大暑展秋风,秋后热到狂。

·小暑吃黍,大暑吃谷。

·小暑大暑,有米不愿回家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