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报讯 (见习记者刘维娜 记者李丹 图片由本人提供) “一直在外地打工,很少回家,尤其是在暑假和孩子打电话或者视频的时间也少,一般也就问问吃饭、穿衣什么的,也不懂也不会说别的。现在每天我看社会工作者在微信平台里发的知识,才慢慢知道自己原先做得都不太对。现在我一周给孩子打一个电话或者视频,谈谈这周发生的事情,聊聊孩子感兴趣的话题,孩子也高兴得不得了,这都多亏了你们。”留守儿童小丽(化名)的母亲由衷地感谢心海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的社工们。近日,记者采访了心海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的李雪,听她讲述社工和留守儿童之间的故事。
琪琪(化名)是一名父母离异的留守儿童,内向的她平时和奶奶一起生活。在近期的暑期活动中,李雪带领孩子们做一个情绪管理游戏,“我们让孩子把他们痛苦的事情写在气球上,然后吹爆它。琪琪的气球上写的是:妈妈我很想你,你为什么不要我了!”看见气球上的字,社工们沉默了。经过了解,李雪得知,琪琪的父母离异后,照顾琪琪的奶奶每天都要对琪琪说她的妈妈不要她了。
“知道琪琪家的情况后,我们去她家做了家访。”李雪告诉记者,经过几次的心理疏导,琪琪已经能坦然地接受父母离异这个事实,奶奶也意识到自己的话带给琪琪的伤害。慢慢地,李雪发现琪琪变得活泼、开朗了,“奶奶开始同意琪琪和她妈妈见面了”。
心海社工搭建的线上平台让远在外地的父母真正做到“隔空”也能“守护”孩子。在外地打工的小溪妈妈每天坚持线上的“21天打卡计划”,和小溪的交流越来越多,母女关系也得到了改善。“我特别欣慰的就是小溪妈妈通过我们的活动后,已经回归家庭,回来陪伴小溪了。”据了解,还有2名留守儿童的妈妈通过参与活动后回归了家庭。
“看着孩子们满足的笑脸就是我们前进的动力。”促进留守儿童身心健康成长是李雪和所有心海社工们所希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