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江磨刀石镇张蒙蒙夫妇大学毕业后回乡创业

让50余个贫困户 年增收2000余元

生活报讯 (见习记者王一 记者李丹)从2014年开始,省妇联组织发动全省各地共同寻找各层级最美家庭16万余户,从中推选黑龙江省最美家庭800户、全国最美家庭193户。让我们走近他们,礼赞龙江最美家庭。

“叮铃叮铃……”早上7点,张蒙蒙的淘宝订单就来个不停,谁也想不到每月销售额几十万的她,几年前的店铺竟无人问津,一周都卖不上一单。张蒙蒙与丈夫于兴才都是牡丹江市磨刀石镇人,二人大学毕业后回到家乡共同创办了杂粮合作社,目前社员有135户。带动50余个贫困户以“自耕”和“代耕”模式加入合作社成为社员,每户年增收2000余元。13日,记者采访到了这对夫妻,倾听他们的励志故事。

凌晨起床

摆地摊做推广

2009年,大学毕业的张蒙蒙回乡创业,在牡丹江绥芬河做起了服装生意,但收益一直不佳,2011年只好放弃。同年认识了于兴才,两人是同镇老乡,于2013年结了婚。婚后两人商量共同创业,结合“磨刀石小米”的市场口碑,开拓自己的市场。“起初家里人都反对我们的想法,念完书却回来种地。”张蒙蒙说,刚开始收入并不可观,确实产生过放弃的想法,但是从选种到试种再到品种改良,自己和丈夫共同经历了这些后,慢慢爱上了这份事业,2014年共同创办了一家杂粮合作社。“磨刀石镇的小米比较出名,我们结合大学所学的专业,又挑选了一些其他杂粮品种,红豆、绿豆、高粱米等,想做出自己的品牌。”

“最开始把产品挂在网上,一周都卖不出去一单。”张蒙蒙说,他们为了开拓市场,在牡丹江市寻找线下连锁超市代卖,还会去市场摆地摊做推广,“每天基本凌晨三四点钟就起床了,这样去市场不堵车,一天能卖七八十袋。”张蒙蒙告诉记者。

帮助每个贫困户年增收2000余元

“因为了解自己的家乡,知道自己能为家乡做什么,所以我俩愿意留下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贡献,自己经营好之后就有余力去帮助别人了。”于兴才告诉生活报记者,合作社的杂粮种植模式是向社员统一发放种子与化肥,让村里乡亲共同种植,秋天按照市场价给社员分红,这样能增大产量,也能保障产品质量的统一,实现双赢。

现在合作社已有农户135户含土地入股,杂粮种植面积达1万余亩,产品线上线下销往全国,年销售杂粮40万斤,利润50万元,带动50余个贫困户以“自耕”和“代耕”模式加入合作社成为社员,每户年增收2000余元。从亏损到盈利,张蒙蒙夫妇表示,“我们感谢乡亲们的信任与支持,希望让更多人过上好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