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完出征酒 号子一喊采“头冰” 热饺子、粘豆包、大冻梨 香迷糊天南海北客……

“大雪”这天 哈尔滨采冰节直冲热搜

网友:非去不可了!

生活报记者 薛宏莉 王雪莹

“风吹那大雪天呐,采呀么采‘头冰’啊,采冰的那个汉子呦,红呀么红脸膛啊……”2023年12月7日,农历十月二十五“大雪”,第四届哈尔滨采冰节在松花江畔隆重开幕。

“哈尔滨采冰节直冲热搜”。松花江上北风凛冽,可啥也阻挡不了现场观众的热情,大家扭着秧歌唱着歌,吃着刚从锅里捞出来的大馅饺子,一张嘴还冒出一缕缕白哈气,主打的就是俩字:得劲!“这项传统的采冰仪式太震撼了,都说‘头冰’出水好运程,我们也来讨个好彩头,祝福咱哈尔滨越来越好,东亚会圆满成功!”见到这阵仗,不少外地游客则激动地大呼:“哈尔滨太有性价比了!”观看直播的网友们也眼馋地不停发弹幕:“这个冬天,哈尔滨是非去不可了!”

采冰仪式 还原百年民俗 “头冰”将在 冰雪大世界亮相

“采冰伊始,以令为尊……寒风可止,坚冰可破!”开幕式上,按照百年传承习俗,先后举行了迎风旗、震天鼓、祈福词、出征酒、采‘头冰’、系鸿运等传统采冰仪式。

伴随着震天鼓声,“冰把头”登场宣读祈福词,感恩自然的馈赠,祈愿未来四季平安、五谷丰登。在“冰把头”的召唤下,身着传统服饰的采冰汉子们齐饮出征酒,展现出采冰人不惧严寒、勇往直前的精神。随后,采冰活动正式开始。

据悉,今年的“头冰”将运至冰雪大世界祈福钟前建造的“头冰台”。整个2023年至2024年的冰雪季,来到哈尔滨冰雪大世界的游客都可与“头冰”亲密接触,分享这份幸运与喜悦。

天南海北客老多了 外国朋友夸 “哈尔滨人热情”

采冰节开幕式上人老多了,有团体、有个人,有市民、有游客,还有不少国外的小伙伴。

吴廷云团长带领的90人民间艺术团,系着红围巾、穿着红长裙,在冰面上跳起了各种舞蹈,热热闹闹地为仪式“预热”。还有自发过来的新疆舞艺术团的叔叔阿姨们,从呼兰雇车过来的舞龙团队,都发自内心地为采冰节助力。张静波阿姨说,他们团队中年纪最大的成员已经70多岁了,“这次来现场舞龙,就是希望让游客们感受到咱东北独有的热闹跟快乐。作为哈尔滨人,我非常自豪!”

20岁的张泽宽,穿着军大衣,戴着大棉帽,抱着大江鱼在背景板前兴奋地拍照。他说自己目前在河北工业大学上学,这次来哈尔滨旅游玩得贼开心,“今天我是误打误撞走进采冰节现场的,感觉非常幸运,也感受到了浓厚的北方文化。哈尔滨人热情好客,这里的物价也很友善。”东北林业大学的留学生阿布都,操着一口流利的中文,他说自己来哈尔滨已经四年了,虽然这儿挺冷,但人特别热情,“明年的采冰节,我还要参加!”

冻梨、冻柿子可劲儿吃 现煮饺子粘豆包 把人香迷糊

都说东北的年味浓,其实哈尔滨采冰节的现场更像是一次特殊的“江上赶大集”。瞧!冰碗里装着冻梨、冻桃、冻柿子,还有大红枣、红山楂、糖葫芦……正招待着八方游客。咱哈尔滨人就是敞亮儿,别管是“自家人”还是“外来客”,只要来到现场,想吃啥就拿啥,没吃够就装点带走,千万甭客气。

四十口大铁锅、柴火烧冷水,冰面上现煮的大饺子,有三鲜馅、鲅鱼馅、酸菜馅……妥妥地把人香迷糊了,吃完再来上一碗饺子汤,直接暖到心窝里。“第一次吃到正宗的东北大饺子,太好吃了!”南京游客刘涛高兴地说。还有黄澄澄的东北粘豆包,一咬一口红豆馅,俘获了外地游客的味蕾。“哈尔滨人太热情了,告诉我们可劲造儿,这趟没白来!”

采冰虽冷 但这些知识挺“热乎”

1、哈尔滨的采冰历史有多久?

距今已有百年,当时主要用于制造冰窖和冰库,来保存食物,剩余用来制造冰雕。随着用冰需求增加,采冰工作成为一种职业,继而形成采冰文化。采冰工作中,“头冰”往往有吉祥如意的意味,采出“头冰”后,大家摸冰,觉得能祛霉运。

2、啥样的冰能入选?

想让冰塑呈现晶莹剔透的效果,就得选松花江水流最缓、水质最清、冰层透明度最高的江段进行采冰。之后的放线开锯也很有学问,当冰层厚度达到24至25cm左右的时候才能开锯,第一次落锯大概20cm,不可以锯透。开锯后的冰层通过缝隙向下走寒气,冰层的厚度慢慢增长,反复几次,待到冰层厚度达到30cm以上,便可以起冰了。锯好的冰排要用冰镩蹾开,俗称“炸冰排”。当一条硕大的冰排慢慢裂开缝隙,工作人员便可以在冰排上将冰切割成小块,这个过程也叫断冰块。最后,这些冰块被拖出水面,运往哈尔滨冰雪大世界。

3、采“头冰”,能看明年收成?

这主要是根据“头冰”中的气泡大小判断第二年的降水量,分析种什么类的庄稼。比如“头冰”里的气泡大一点,明年可多种玉米、芸豆等;头冰里的气泡中不溜儿,可多种黄豆、高粱等;“头冰”里的气泡小的话,可多种芝麻、谷类等。

本版图片由生活报记者 丁毅 王伟健 李岚 薛宏莉 王雪莹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