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春节联欢晚会》发布“龘”(dá)字为主视觉符号

我省专家“说文解字”: 一个“龘”字,带你解码金代“九叠篆印”

在阿城出土的金代官印 “勾当公事龙字号之印”

生活报记者 吴海鸥 王晓晨

近日,央视《2024年春节联欢晚会》主题、主标识正式发布,总台龙年春晚主题为“龙行龘龘,欣欣家国”。而主标识将以“龘”(dá)字为主视觉符号,整体设计以中国传统篆刻艺术中极具特色的“国朝官印”字体——九叠篆为灵感来源。

“龘”让不少网友学到新字,这个字到底有啥内涵?九叠篆又有什么特点?记者采访哈尔滨师范大学文学院古代汉语教研室主任徐广才教授、金上京博物馆展览策划部主任于亚非和哈尔滨书法家韩荣吉,他们带大家“说文解字”,探求“龘”的前世今生。

A

古代汉语教授破解文化密码

“‘龘’从古至今都是罕用字, 大家不认识很正常”

对于很多人来讲,第一次见到“龘”的感受是分开的“龍” 认识,叠在一起真不认识。“龘”一露面,怎么读就冲上了热搜。其实在专家看来,也不怪大家不认识。徐广才教授直言:“‘龘’从古至今都是罕用字,基本只见于字典辞书,普通人不认识是很正常的。”

据徐教授介绍,“龘”最早见于南北朝时期梁代顾野王编纂中国第一部楷书字典《玉篇》。《玉篇·龙部》中有:“龘,龙行龖龖也。”“龙行龘龘”形容龙腾飞的样子,昂扬而热烈。中国第一部字典是东汉时期许慎编撰的《说文解字》。《说文解字》以小篆形体为根据,通过分析字形来探究字的本义,在文字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说文解字》未收“龘”字,而收录了“龖(dá)”,训解为“飞龙也”,即龙腾飞的样子。“龖”“龘”二字在“龙飞”这个意义上可看作异体关系。辽代释行均所撰写的字典《龙龛手鉴·龙部》收录了“龖”“龘”二字,解释为“龖、龘,龙行之貌也”。本次央视春晚的主题,意在展现中华儿女奋发有为的昂扬雄姿和祖国繁荣发展的欣欣之态。

徐教授表示,“龘”字由三个“龍”组合而成,这种情况在文字学上称为“叠文”。“叠文”是指有些文字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同的构件相叠加而构成。常见的有“林”“从”“炎”等二体叠文,还有像“龘”一样的三体叠文,如“森”“众”“焱”“犇”“羴”“鱻”等,还有四体叠文,如“燚”(yì 火燃烧的样子)、“㵘”(màn 形容水大)等。大家都熟知的网络流行语“又双叒叕”就是利用叠文形成的。

B

书法家解密“九叠篆”

“是种特殊的篆体, 目前只作为篆刻形式存在”

2024年总台春晚主标识“龘”字的起源、读音引发了人们的兴趣,而中国传统篆刻字体九叠篆同样引起了大家的好奇。

徐广才教授介绍,关于九叠篆形成和发展,南昌大学人文学院教授、中国文字学会、中国辞书学会理事陆锡兴在其《九叠篆的来龙去脉》里有过详细论述,在他看来,中国的印章文字发生了多次变化,如秦八体摹印、汉六体缪印等。宋金时期,印章文字出现了重叠笔画,史称九叠篆。宋代叠篆制度是有范围的,只限于皇帝玺印、爵位印、中央官署和京师衙署用印,少量官印中的叠笔,叠数也不多。而金代开始,官印普遍使用叠篆。

我省著名书法家、收藏家韩荣吉直言,九叠篆是一种特殊的篆体,是唐宋时期兴起的一种官方用印的文字形式。“九叠篆”是在小篆书体的基础上,将笔画用转法、逞横、竖式排列,使印文极具装饰性。“九叠篆”最大的特点集中在笔画处,给人的直观感觉是折叠堆曲,均匀对称,每个字的折叠多少,视笔画的繁简而定,有六叠、七叠、八叠、九叠、十叠之分,甚至还有十叠以上的。因“九”乃数之终,因此名为“九叠篆”,形容其折叠之多。“曲屈平满”是九叠篆最大的特点,其笔画布局成方形,填满空白部分,以求得均匀。这种形式,在1949年之后就废止了。目前,只有在篆刻艺术范畴内,作为一种篆刻形式存在。

C

首创将千字文编号纳入印文

文博人士称 “金代官印把九叠篆体推向高峰”

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官印在不同历史时期有其特殊的文化内涵。俗话说“官评印信”,古代官员到任后第一件事就是“验印”。

谈起金代的官印,金上京博物馆展览策划部主任于亚非介绍道,我省出土的金代官印,几乎都是“九叠篆印”。他举例说,1959年6月在阿城出土的“勾当公事龙字号之印”就是诸多金代官印中的一枚。其纽端上阴刻一“上”字,以指示用印方向。印文为汉字阳刻九叠篆书“句当公事龙字号之印”,“句”为“勾”本字,印文中的“勾”均篆为“句”,古代文字篆书有用本字的习惯。“勾当”有主管、办理、处理的意思,印下刻“至宁元年八月初三日造”。刻制时间的目的在于方便礼部登记造册进行管理。值得一提的是,印左阴刻楷书“龙字号二”,“龙字号”为千字文编号,金印将千字文编号纳入印文是官印制度中的首创;“二”为顺序号,这种编号目前在黑龙江省已发现的金代官印中是唯一的一方。

于亚非主任表示,这枚官印印文线条朴拙生动、盘曲自然,印面字的排叠整齐均匀、满实规整、富于变化,疏密有致、自然灵动,打破了人们对金代官印呆板凝滞的陈见,表现出极高的审美情趣。

“金代官印总体上承袭了辽宋时期的制印方法,尤其是借鉴宋代官印的制法颇多,金代官印把九叠篆体推向高峰,印中文字的笔画迂回曲折次数比唐宋印九叠篆要多得多,金印刻款最普遍的情况是印背左侧刻制造机构,印背右侧刻制造时间,印纽上刻‘上’字以指示用印方向,印纽上方刻楷书印文。另外,金印将千字文编号纳入印文,也是官印制度中的首创。”他表示,黑龙江省博物馆、金上京博物馆等都收藏有金代九叠篆书写的官印,感兴趣的市民可以前往参观或是线上进行浏览。

D

四体叠文趣闻

国学大师给女儿起名太难认影响出嫁

采访中记者发现,像“龘”这样的罕见字,在收字数量较少的字典中是查不到的。徐广才教授表示,遇到罕见字,可查阅《汉语大字典》或《中华字海》。《汉语大字典》(第二版)收字6万多,《中华字海》则收字8万多。

采访中,韩荣吉告诉记者,民国时期国学大师章太炎先生有二子四女。章太炎是一个非常有个性的人,他给自己的儿子取的名字非常易懂(长子章导,次子章奇),但给自己的女儿则用四体叠文起名,分别叫:章㸚(lǐ)、章叕(zhuó)、章㠭(zhǎn)、章㗊(léi)。因为章太炎曾称只有能读出女儿名字的人,才能算得上有才,也才配娶他的女儿,以至于四个女儿在适婚的年龄居然没有人敢提亲。后来,章太炎索性大摆宴席招待亲朋好友,并“无意”中说出了女儿名字的含义和读法。此后,上门提亲的人才多起来,四个女儿也先后嫁了出去。

在韩荣吉看来,汉字是世界上现存仍在使用的最古老的文字体系,也是世界上唯一流传至今从未中断的文字,是中华文明的源头所在、根脉所系。“‘龘’这个生僻字作为龙年主视觉符号,这和国家一直在提倡的中国传统文化、中国古代文明等息息相关,也借此机会加强大家对古代汉字、古代汉语的亲近感,让更多人了解汉字的历史、汉字的文化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