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特西奶茶
“姬发·茉白”饮品
“朕知道了”纸胶带
三星堆青铜小人打麻将
春节联名《葫芦兄弟》饮品
生活报记者 吴海鸥 王雪莹
最近,剧情干脆利落的《新闻女王》火了,某奶茶品牌迅速抓住这波热度与其联名,吸引剧粉们纷纷下单。暑期档的《封神》上映后,某品牌为引流吸客及时上线了电影联名款奶茶,像“姬发·茉白”“殷郊·栀夏”都成了不少女性影迷的最爱。不止如此,《甄嬛传》《武林外传》《乡村爱情》《盗墓笔记》《中国奇谭》《猫和老鼠》《粉红豹》……但凡热度“在线”的电影、电视剧、动画片,都会被新茶饮界的各个品牌“翻”出来进行联名。
这种“跨界联名”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成为香饽饽的?“茶饮圈”跟“影视圈”的合作是咋“拿捏”年轻人的?联名款是蹭一时热度还是整个行业的风向标?采访中,东北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朱洪革等业内人士一致认为,从根本上看,这种跨界联名是一把双刃剑,它为品牌带来流量与竞争力的同时,“翻车”情况也屡屡出现。如果都忙着联名,就等于没有联名,所以不如多动脑筋在自己的地盘进行创新和开拓,否则最后很可能出现“招来客人”却“留不住客人”的尴尬局面。
A
敦煌飞天茶、极乐大红袍……
跟博物馆联名能“招好感”也易“翻车”
近年来,随着“博物馆热”的逐渐升温,一些品牌纷纷瞄准博物馆的馆藏进行联名。像某新茶饮品牌曾与敦煌博物馆联名推出的“敦煌飞天觅茶”“极乐大红袍”等饮品,是将敦煌壁画的元素融入到了联名款的外包装中,一度颇受欢迎。还有福建人自己打造的闽系茶饮品牌,其招牌“石花膏四果汤”就是与福建省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进行联名的产品。除了茶饮,很多文创产品也热衷搞联名。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朕知道了”纸胶带、北京故宫的“故宫日历”,再到后来将“皇家”器物制成日用品、三星堆的青铜小人打起了麻将……这些接地气的联名方式让品牌跟博物馆实现了双赢。
记者了解到,博物馆文创IP授权分为产品授权和商业授权两类。产品授权是指双方一同开发文创产品,博物馆在策划、设计、工艺等环节深度参与;商业授权则是指与品牌联名,形式可以是文创产品或是展览等。采访中,博物馆的工作人员表示,博物馆里也并不是“万物皆可联名”。接地气的联名文创产品虽然能打开博物馆的知名度,但需要尊重和挖掘文物背后的文化内涵,没有底线或缺乏历史责任的文创开发不可取,也必定会“翻车”。像2021年博物馆与电子烟品牌联名合作的消息,就曾引发热议。毕竟一边是代表敦煌悠久历史的国家二级博物馆,一边是线上禁售、监管趋严的电子烟品牌和产品,后者在文化植入方面略显牵强,还可能对青少年造成不良影响,以及给敦煌形象和敦煌文化抹黑。
B
IP越硬销量越带劲儿
“范特西奶茶”首日卖了146万杯
相比较跟博物馆联名,新消费品牌尤其是新茶饮市场更热衷于跟影视圈、音乐圈联名。它们的常规合作包括定制纸袋、专属杯套、限量贴纸、剧情联动玩具、线下主题店等,以及为影视IP定制饮品、甜品。
除了火爆全网的“酱香拿铁”,还有一种茶饮曾与“哆啦A梦”“猫和老鼠”联名,推出“冰吸生椰拿铁”和“生酪拿铁”。一种与民族舞剧《红楼梦》合作的茶饮,推出限定款主题杯套;两种知名茶饮先后与《甄嬛传》联名,推出礼盒、奶茶、咖啡等混搭产品。以及热衷于跟影视剧合作的茶饮不仅与《中国奇谭》《海绵宝宝》《魔卡少女樱》《铃芽之旅》《武林外传》《爱情而已》《玉骨遥》《外来媳妇本地郎》等作品联过名,还热衷于布局“节日限定”活动。比如春节联名《葫芦兄弟》,打出“一家人整整齐齐”的噱头;情人节联名《小王子》,喊出“正是你为你的玫瑰付出的时间,使得你的玫瑰是如此的重要”的口号;儿童节联名《海绵宝宝》,抛出“快乐,快乐是什么”的热度梗。
当然,新茶饮市场也没漏掉乐迷圈,“范特西奶茶”的词条就曾冲上微博热搜,属实赚了一波80后、90后的回忆杀。《范特西》是周杰伦2001年推出的专辑,该茶饮品牌与周杰伦发行专辑的联动吸引了大批消费者,联名款奶茶首日全国销售量达146万杯。
C
多数联名款好看不好喝
粉丝基本是奔着“影视周边”去下单
对于这种“跨界联名”款产品,大部分年轻人被精准“拿捏”住了。比如“范特西奶茶”上线后,作为周杰伦资深男粉丝的王大震第一时间买了一杯。他对记者表示,平时自己根本不喝奶茶,但是这款自己一定要喝。“很适合我们怀念青春!”值得一提的是,该品牌将联名奶茶纳入“周周9.9元活动”,也就是说只要花9.9元就能跟着周杰伦“怀念青春”。
“封神质子团”爆火时,某茶饮品牌还和《封神》推出了联名包装,撕开杯套可以看到一位肌肉猛男,重现了电影中的经典一幕,给消费者十足的互动体验。当时不少“封神迷”兴奋不已,直呼:“这种突如其来的福利,我们是万万没想到的!”记者了解到,爱买联名款茶饮的群体多集中在90后、00后之间,除了想蹭一下热度发个朋友圈,更多的是因为他们影迷、剧迷、歌迷的“特殊”身份。网友“方方土”表示,很多影视剧是没有周边的,只能靠买联名茶饮来获得。并且一些作品的正版周边太贵,联名款则相对便宜些。“其实那些小杯垫、小贴纸也没啥具体用处,但摆在桌子上就很开心。”
联名款的周边,也是有“翻车”情况的。比如一款较火的茶饮品牌联名“盗墓笔记”时,就被大量书粉、剧粉声讨“设计丑、获取门槛高”等,最终只能出来道歉。不仅如此,联名款茶饮的口味也频遭吐槽,比如某茶饮与“百变小樱”的联名款就被指“有多好看,就有多难喝!”多位年轻人在接受采访时坦言,不少茶咖品牌看似打造联名款,往往却只是在杯套、纸袋等外观上做改变,产品本质和此前并没有太大区别,“市场中出现这么多联名茶饮,印象深刻的也就那么两三个,其他的感觉就是在收割流量。”
D
“忙着联名”等于“没有联名”
集中“跟风”终会审美疲劳
在业内看来,联名成为当下众多新茶饮品牌的营销选择并不意外,毕竟年轻消费群体是他们的主要目标客户。而这些90后、95后及00后顾客更加注重消费体验,这种体验不仅是物理和感官刺激,还可以是社交价值和精神满足。因此他们更愿意为爱好、新奇买单,而喝联名饮品恰好是一种低成本的心理满足,买联名饮品是共同爱好的认同感,更是花小钱就能拍照发朋友圈的仪式感。
但从根本上看,品牌的跨界联名也是一把“双刃剑”,它的热度和好感度都是有时效性的。90后的“周周”表示,“几乎隔段时间就能喝到一杯不同品牌的联名饮料,最初还会跟风购买,后来越来越没兴趣,有点审美疲劳了。”采访中,东北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朱洪革认为,新茶饮界的“联名风”很难一直“吹”,毕竟有的联名噱头大于实质,强行捆绑只会惹争议;有的一味追求联名而忽视了新产品研发和服务质量,导致消费者的不买单。这些行为都影响了跨界联名的公众接受度,一定程度上也损耗了品牌自身的口碑。朱洪革表示,如果都忙着联名,就等于没有联名。要想真正让品牌持续被市场和消费者关注,仍需要加强产品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