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发
赵自力
父母住在乡下,他们总能把平常的日子过得热热闹闹。
记得小时候,我家是村里人气最旺的,几乎每天都有乡亲们来喝茶。一堆人围坐在一起,谈农事、话收成,把茶话桑麻。母亲常常笑盈盈地端茶倒水,忙进忙出。那时我们不懂事,嗔怪母亲太热情,少炒些瓜子、少泡点茶,家里就不会来那么多人了。母亲却告诉我们,来者都是客,怠慢不得。“山潮水潮不如人潮”,这是母亲说得最多的一句话。为了待客,母亲每年春天都要采摘好些茶叶,从春分的毛尖,到清明的草青,都仔细做好,再用麦乳精的罐子装好。母亲爱喝茶,也会做茶,所以来我家的有一大半是茶客。大家品尝着茶,说些称赞的话,母亲就乐得呵呵直笑。
茶是母亲待客的好东西,哪怕是农忙到田地里,也总要带壶好茶。劳作间歇休息时,母亲就招呼附近劳作的乡亲们喝喝茶解解乏。农闲时,母亲喜欢做些针线活,一帮妇女一边喝茶一边穿针引线,细心地缝补着生活。一把铜茶壶,常常被母亲拿来煮茶。就这样,一年四季被母亲煮得咕咕直响,煮得热热闹闹。
父亲喜欢的东西多,朋友圈比母亲的还大。小时候老家年年玩灯,都是父亲领头。所以从腊月开始,一直到元宵节,我家小院里有糊灯的,还有操练锣鼓的。大人们做事时,小孩子们提着鱼灯到处跑。那锣鼓唢呐什么的都放在我家里,大人们去吃饭时,小孩子们马上“操练”起来。后来在父亲的指导下,居然也敲打得有模有样。那段时间母亲忙着泡茶递烟,父亲忙着“派活儿”,到处人头攒动,难怪奶奶说像大集体一样。
年轻人渐渐走出大山后,村子一下变得空荡荡的。母亲说,喝茶的少了,灯也玩不起来了。我想习惯了热闹的父母,一定忍受不了日子的冷清。几次想把父母接到城里住,他们都说待在老家挺好的。
有次回家,无意间发现二楼的储物间被打扫得干干净净,还有一些桌椅。母亲说那是她们老姐妹的“阵地”,专门学广场舞的。“要跳就到稻场上跳,那儿开阔些。”我建议。“不急,刚学不久,我们都有点害羞呢。”母亲居然有点不好意思。桌子下,我还发现了久违的锣鼓,母亲说雨天不能下地时,父亲他们几个老伙计就去敲敲锣打打鼓,说是过把瘾。这两个老人啊,年纪一大把了,仍旧是这样喜欢热闹。
父亲总说,把日子过得热热闹闹,生活才有烟火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