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狂吃播”死灰复燃:畸形流量逻辑下的荒诞产物

生活报评论员 孙秀峰

一小时狂塞十斤肥肉、一口气吃下十几碗凉皮、一顿饭吃下七八碗面条……近期,曾被明令禁止的“疯狂吃播”又死灰复燃。为了躲避监管,“大胃王”们白日匿迹、半夜现身,以暴吃博流量、靠催吐求饭量,在无底线的胡吃海塞中掀起了又一轮狂欢。

“吃播”乱象由来已久,之所以有人围观、有人喝彩、有人起哄,其实折射了一部分网友猎奇、审丑的趣味。吃播博主为了迎合这种畸形的流量逻辑,或暴饮暴食、以身试险;或奇葩烹饪、怪招取胜。看似风生水起,实则是对食物的辜负,让餐饮文化走向了极端,甚至一些“大胃王”因此导致健康恶化、猝死。

2021年12月17日,国家发改委曾发布《反食品浪费工作方案》,明确禁止广播电台、电视台、网络音视频服务提供者制作、发布、传播宣扬量大多吃、暴饮暴食等浪费食品的节目或者音视频信息。

禁令一出,疯狂的“吃播”们或被迫转型,或销声匿迹。怎料短短两年又卷土重来。尽管直播时段从白天变成了黑夜,尽管煞有介事地披上了推介美食、弘扬文化的马甲,但内里的灵魂一如既往地荒诞且低俗。

吃播乱象之所以屡禁不止, 除了部分观众畸形的猎奇、围观心态之外,平台的监管缺位也不容忽视。虽说“大胃王”们将“战场”从白天转向了半夜,可平台监管制度不应该24小时“醒”着吗?归根结底,在政令已出的情况下,平台需要认真履责,严厉打击暴吃、假吃、以吐求吃等低俗之风,该喊停的喊停、该亮牌的亮牌。毕竟,带血的流量不是我们想看到的;监管红线上的钱,也不是想赚就赚的。

其实,“吃播”本不该如此肤浅!中国的美食文化原本就博大精深,南京大学历史学院考古文物系张良仁教授的“爆红”便为“吃播”们提供了一种高雅健康的思路。

在短视频中,张教授将美食与历史完美融合,为网友呈现了味蕾和精神的双重盛宴——“中国人2000年前就撸串了;油条跟奸臣秦桧有关……”张教授的娓娓道来,既让人感受美食的魅力,又能够增加受众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实现了知识的多层次传递。

这,才是“吃播”该有的样子!

当然,不是每个主播都有大学教授的学识底蕴,但是中国的餐饮文化源远流长,各地的美食,大多传承着各自的历史,浸染着各自的情怀。稍加发掘,相信总能找到打动人心之处,何苦非要冒着健康和法规的双重风险,去博取那畸形的“人气”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