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思乡浓

新华社发

袁秋茜

岁暮天寒,冬至踩着一地枯黄的梧桐叶来到了人间。我坐在工位上,望着窗外的车水马龙,忽然就想到了“冬至大如年,人间小团圆”……

记忆穿越城市回到了家乡,回到了曾经和父母一起过冬至的时光。母亲常说,人这一辈子需要不时地被犒赏,为了多些欢乐,就得好好过节。冬至,是四时八节之一,也是母亲相当重视的一个节日。她一早就会骑车去菜市场,挑选鸡鸭鱼肉,打一壶冬酿酒,然后和邻居婶婶们有说有笑地回家。我趴在窗台上看霜花,听到从远处传来她们的说笑声,一骨碌就跑出了门,急着迎接她们。

当母亲从怀里拿出冒着热气的烧饼时,我欢喜得手舞足蹈。到家后,母亲一边将买回来的东西摆放好,一边笑着对我说:“远远地就看见你跑出来了,是不是就惦记着好吃的呢?”我吃着烧饼,开心地点头,父亲在一旁提醒道:“别吃太饱了,等会儿糯米圆子吃不下了。”母亲系着围裙,在灶台前忙碌着,笑着问我们能吃几个圆子?

母亲做的圆子,有甜馅的,也有荠菜馅的,都是前一天晚上提前做好的。她做的圆子有个特点,比较大,一个个像鸡蛋般,往往我吃一两个就饱了。哪怕是父亲,他最多也就吃五六个。我们劝她不必做那么大,她却笑呵呵地告诉我们:“冬至吃圆子,寓意团圆,做大一点,就能吃慢一点,希望我们团圆的时间久一点。”当时,我不能明白母亲说这话的深意,总觉得一家人会一直在一起,不会分离。而今在外漂泊,已经多年未回家过冬至了,我才懂了母亲的用心,知道人间难得团圆。

早饭吃完水煮的糯米圆子后,母亲开始为中午的祭祖而忙个不停。我和父亲在她的吩咐下,择菜、烧火、洗碗、端盘,亦是忙得不亦乐乎。炊烟袅袅,炉火温暖,小小的厨房里,有我们满满的幸福感。四方食事,不过一碗人间烟火,当母亲用勺子盛着热腾腾的鸡汤让我尝时,所有的温暖都汇聚在那一口汤中,那滋味让我至今难忘。在黑夜最长、白昼最短的日子,一碗热乎乎的汤下肚,真的能驱走所有寒冷,让冬至成为美好记忆的一部分。

冬至的晚上,我们围坐在一起,一边烤火,一边话家常。父亲会教我《数九歌》,我嘹亮地唱着:“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和六九,河边插杨柳,七九河洞开,八九燕子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母亲在一旁笑着,将烤熟的花生递给我和父亲,说冬至过去,春天就不远了。届时天气暖和起来,大地也重新富有生机了。

“嗨,今天冬至,下班后要不要一起去吃水饺?”同事笑着询问道。他的话将我的思绪拉回到现实,我欣然答应。既然回不了家,那么有人相伴,一起吃个冬至饺子,也是不错的。同事是北方人,他说打小冬至就是吃水饺,还有俗语“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我听后,哈哈大笑,和他聊起了母亲做的特大号的圆子……

其实圆子也好,饺子也好,我们所思念的都是家的味道。在外打拼的人,有谁不会在冬至的夜晚想起家乡,想起家人围坐,灯火可亲的时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