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报40周年媒体力量 点亮人生

世上只有妈妈好

1992年8月5日,生活报刊发了《世上只有妈妈好》的感人报道,讲述了家住哈尔滨市南岗区和兴路区段居民商玉珍,为患先天性血液病的女儿邹蕴连续输血9年,并向社会呼救,为女儿求医治病的动人故事。无数读者为之感动,两天捐款3.73万元。国内十几家报纸转载,其间,邹蕴上学了,然后赴石家庄、北京等地治疗。1993年,邹蕴和妈妈还作为特邀嘉宾亮相央视春晚。1995年2月19日,年仅11岁的邹蕴因再生障碍性贫血和糖尿病并发症危及生命,2月22日,小邹蕴带着人间最真挚的爱走了。随后,生活报刊发《爷爷、奶奶、叔叔、阿姨、哥哥、姐姐们 小邹蕴说:我走了》的后续报道。近3年间,社会各界人士捐助小邹蕴医疗费达15万元,她正是靠母爱和众多的爱心汇聚,顽强地走完了艰难而短暂的人生之旅。

“一杯热水”温暖环卫工

2006年11月29日,生活报刊发“寒风中苦了候车一族 生活报倡议:让爱心候车屋温暖冬天”的报道,发出爱心倡议:愿那些有条件和有爱心的企事业单位和商家,敞开你们温暖的店门,共同来办爱心候车屋!12月13日,“爱心候车屋”公益行动挂牌工作正式启动,陆续有700多处临街单位和爱心商家加盟“爱心候车屋”。

2018年1月10日,大雪之后,生活报联合黑龙江省慈善总会(现为黑龙江省慈善联合总会)、哈尔滨市城管局发起“一杯热水行动温暖环卫工”,号召爱心商家、个人,为他们送去一杯热水,提供一个临时休息区。在生活报发起的倡议下,先后有600多家爱心企业加盟“温暖行动”,为寒风中坚持工作的环卫工人提供暖屋、热水、用餐、休息等服务。该活动每年仍在延续温暖。

编辑记者为“希望工程”捐资1万元

1995年5月31日,生活报80余位编辑记者拿出当月奖金,向黑龙江实施希望工程办公室捐资1万元,救助失学儿童。这也是生活报向“六一”儿童节敬献的一份礼物。6月1日,生活报刊发《1万元 献给“希望工程”》一文,祝全省少年儿童健康快乐,愿他们人人有书读,个个茁壮成长。

1997年5月27日,生活报出资十万元在安达市中本镇德本村捐建一所希望小学。10月30日,“新生活希望小学”正式投入使用,安达市中本镇德本村的小学生搬进了新校舍。

“跨国救援”挽救小明月

1996年12月10日,生活报刊发“如果可能,这将是‘跨国救援’。一位博士父亲风尘仆仆归来,向哈尔滨的父老乡亲求援——救我女儿或许就靠你”的报道。原来,这位父亲9个月大的孩子杨明月患有极为罕见的先天性奥门氏症,须找到合适的骨髓成功移植才能治愈。专家指出,最好在其父母的出生地寻找,于是,小明月的父亲从加拿大赶回故乡哈尔滨求援。报道刊发后,市民踊跃献血配型。1997年5月17日,小明月痊愈。1999年1月,根据生活报发起并成功地组织跨国援助小明月的报道改编的六集电视剧《跨国界援助》在哈尔滨投入拍摄。

有难事儿找帮办

2003年6月10日,生活报“王帮办热线”开通,市民好评不断。2004年2月3日,生活报“王帮办工作室”正式成立,同时推出“王帮办工作室”专版,“有难事儿找王帮办”成了市民的口头禅。2021年3月24日,生活报龙头新闻“帮办工作室”创办,为市民提供生活中所需的各种帮助。提出的口号是:有条件办,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办!有难事儿,找丹丹,有事您说话!2021年8月25日,为了更好地服务读者、网友,“帮办工作室”全新升级。升级之后,由12名行业帮办记者组成“帮办记者团”,更好、更快、更细致地为市民解决急难愁盼问题,供热、出行、医保、法律咨询等全包括。除了“帮办记者团”,帮办牵线、志愿者在行动、帮办提醒、帮办调查、帮办寻亲、帮办说法、帮办代问、帮办心理等贴心栏目,也惠及市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如今“帮办工作室”依旧是主打民生品牌。

你们为什么还不来

1998年9月10日,洪水过后,生活报刊发《你们为什么还不来》一文,报道了考上在哈高校的13名家在灾区的大学新生没能及时报到的情况,并进行了追踪报道。未报到的大学新生牵动着生活报编采人员的心,记者奔赴灾区,寻访这些学生的家,并把他们一一接到哈市。在生活报的倡导下,他们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资助和支持,顺利圆了大学梦。

“爱心车票”助力困境学子回家过年

2002年12月10日,生活报启动旨在救助困境大学生的“春风计划”。2003年1月13日,生活报推出“春风计划”特别策划报道,助困境学子回家过年,帮助他们筹集回家的路费。截至2019年,黑龙江省慈善总会(现为黑龙江省慈善联合总会)与生活报连续17年推出“爱心车票”公益活动,呼吁爱心人士认购“爱心车票”,帮助在哈尔滨就读的困境大学生回家过年。仅2019年,就有来自22所省内高校的660名困境学生得到帮助,拿到返家的路费。该活动成为生活报每年必推的亲民助民公益活动,每年都会得到省内及国内多家媒体的关注和转载。2011年曾在开始不到一周的时间里,先后得到了新华社和中央电视台的称赞和专访。历年来,参与认购“爱心车票”的爱心人士已超过1.8万人次,每年上千人参与认购,认购捐赠款总数接近300万元,近万名困境大学生受益。

生活报志愿者帮扶困难群体

多年来,生活报志愿者团队一直在尽力帮扶困难群体。在省文明办开展的2020年度全省志愿服务“五个100”先进典型宣传推选活动中,生活报获得“优秀志愿服务贡献单位”称号,记者李丹获得“优秀志愿服务工作者”称号。2023年9月2日,全省第一届“龙江慈善奖”表彰大会在哈尔滨市召开,生活报记者李丹荣获全省第一届“龙江慈善奖”中“慈善工作奖”殊荣。

仅2023年,生活报青年志愿者团队就开展了近300次活动,帮扶困难学生近200名,活动涵盖助老、助残、助学、环境保护等多个方面。在生活报优秀青年志愿者表彰大会上,对过去一年优秀生活报青年志愿者的奉献进行了肯定,设立了优秀志愿者特别贡献奖、优秀志愿者优秀大学生奖、优秀志愿者爱心奖等8个奖项,共有185名志愿者获奖。目前,生活报志愿者团队已有注册志愿者400余人,加上其他各界爱心人士共计千人。

孝女琴声引动爱心合唱

2013年2月18日,生活报报道了父亲早亡、母亲突发脑淤血的冰城27岁女生高原,为救母亲毅然中断美国波士顿音乐学院小提琴表演硕士专业的学习,休学回国,希望通过生活报帮助她找工作一事。报道刊发后,受到龙江万千读者、网友的广泛关注,央视及十余家媒体也纷纷报道、转发。4月11日,生活报刊发后续报道《孝女琴声引动爱心合唱》,报道了近两个月来,近300人捐助高原,传递爱心。高原在餐厅做演艺工作,赚了2万余元,可以还清每月5000月贷款和支付母亲的治疗费用。

救助病重高三生朱思赫

2022年9月27日,生活报刊发《肇东高三学生朱思赫突发急性胰腺炎 在ICU已花费70万 妈妈泣泪求助:我儿子要高考 即使卖房子也要救他!》一文。报道中,刚满18岁的肇东一中高三学生朱思赫突发急性胰腺炎住进医院,由于胰管破裂,病情危重,截至9月26日,已在哈医大二院ICU住院38天,医药费高达70万元,让这个县城的小家庭难以为继。此事经生活报纸媒、端媒刊发、推送后,引发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广泛关注,众多爱心人士纷纷伸出援手,表示希望帮助朱思赫战胜病魔。10月9日,中国银行开发区支行开通绿色通道,为朱思赫办理了社保一卡通,让他可以享受学校给予特定学生群体的补贴。朱思赫从ICU转出后,住进普通病房,精神状态明显好转。随后,朱思赫的身体彻底恢复好,回到校园,备战高考……